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7日,经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审核并经省政府研究确定,现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14处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名项目2处,予以公布。
七里亭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七里亭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白莲村,是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2005年9月-2006年1月,考古学家对七里亭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600余平方米,共发现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手镐、尖状器、石球、石砧等物品600余件。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城堂岗遗址
  城堂岗遗址位于桐庐县钟山乡城下村城堂岗岗顶上,海拔253.5米,遗址主要分布在岗顶的中南部,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30—45米,现存面积约4500平方米。该遗址是桐庐县首次发现并试掘的钱山漾文化遗址,距今4400~4200年。2016年6月至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庐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勘探、调查和试掘。共揭露面积780平方米,其中实际发掘面积92.5平方米,发现灰坑11个(其中解剖发掘5个)、柱坑3个、柱洞4个,出土陶、石器等文物400余件。…[详细]
大麦凸遗址
  大麦凸遗址位于横村镇柳岩村。1993年柳岩村红砖厂进行取土时发现。遗址南北走向,南高北低,长约200米,东西宽约50米。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东、西为小山丘,南为山间小盆地,黄土层深厚。大麦凸遗址是桐庐境内分水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经考古调查,出土有玉钺、玉璧、石锛、石刀、石镞等玉器,是浙西地区良渚文化时期高等级聚落遗址的首次发现。2003年1月公布为桐庐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童家岙遗址
  童家岙遗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童岙村北部、大埠头自然村东北部的田畈中,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1955年当地村民在挖掘塘泥时发现此处地下有兽骨、鹿角、陶器等遗物,1979年经浙江省考古所试掘,出土了一批锛、斧之类的磨制石器和釜、贮火尊、罐、钵、器盖和支脚等陶器,从文化特征上与河姆渡第四文化层较接近,部分出土遗物具有第三文化层的特征。据推断遗址时代约在距今六千年至七千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慈溪市普查办于2009年3月对遗址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钻探,发现遗址地表下110至260厘米大致属于文化层,最大厚度约1.5米,往四周逐渐减薄。文化层以夹杂较多砂粒和有…[详细]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超过3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史前村落遗址,她向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对于充实和完善河姆渡文化内涵,推进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整体局面提供了宝贵契机。田螺山遗址的发现完成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在姚江流域空间分布“由点到面”的历史跨越,对研究河姆渡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社会规模具有突破性的价值。遗址发现的多层次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埠头、独木桥等遗迹对河姆渡文…[详细]
名山后遗址
  名山后遗址位于奉化市江口街道名山后村村南名山北麓斜坡上,2003年被公布为奉化市文物保护点。2007年公布为奉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分布范围为东自名山后村加工厂往南沿水渠至小和山北坡,南自小和山沿山坡至方井头(包括小和山岙),西自方井头沿秧田垅至笆下四庙,北自笆下四庙沿六角山北麓至名山村新区的北侧(以水池为界)。该遗址曾先后经过二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20平方米,出土文物约300余件,陶片1万余片年。确定年代上下限距今6000年至3500年左右。文化堆积丰厚,内涵十分丰富。堆积主体为河姆渡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堆积。该遗址河姆渡文化晚期遗存较河姆渡遗址更为丰富,良渚文化遗…[详细]
小黄山遗址
  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小黄山,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5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发现于1984年,2005年1月调查,2005年3月22日发掘。遗址堆积厚1—2米,依据文化堆积内涵和地层叠压的相互关系,小黄山遗址文化内涵分成四个阶段,第四阶段堆积遗物显示为良渚文化晚期遗存,前三阶段遗存为小黄山遗址堆积的主体,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特征鲜明突出。遗址低山丘陵的地形环境,接近生土的堆积特征,对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重大的学术价值。出土的石雕人首距今年代在9000年上下,应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详细]
刘家墩遗址
  刘家墩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星火村,遗址东面靠乡村泥路,西面为水泥路,往南为凤桥镇星火村村委会。遗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土墩高于四周水田约3米左右,墩上种植桑树、青菜等作物,还有多处村民坟墓。现场采集到标本有良渚时期的有孔石斧一件(残)、灰陶残片2件、夹砂红陶器腹残片1件、锥形足残件1件;印纹硬陶残片3件、鼎足1件。刘家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延续时间长,分布面积较大,高墩明显、且保存较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庄桥坟遗址
  庄桥坟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的良渚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遗址于2003年5月被发现,出土有椭圆形豆、盖豆、泥质红陶罐、盉、高柄豆等物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桥坟遗址是一处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三座人工土台,清理墓葬236座;共出土陶、石、玉、骨角、木等各类器物近3000件。同时出土的带木质犁底的组合式分体石梨,石梨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梨耕农业和梨耕文化发达程度。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炭化米,以及葫芦、梨等植物的果核;鹿角、狗、猪、鱼类等动物骨骸。同一遗址明显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农业区、生产区和四大片,这…[详细]
戴墓墩遗址
  戴墓墩遗址位于平湖市乍浦镇建利村戴墓墩自然村,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聚落址,地表包含少量商周时期遗物。遗址原有高墩,高于现有地表约2.5米,在取土后留下的零星小土堆剖面可见明显地层,现已基本被平。遗址于1958年农民取土时发现,经考古钻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93年至1994年修建东西大道时发现多座良渚文化墓葬,出土大量良渚文化时期遗物。2001年9月平湖市博物馆对遗址东部大港化工厂工程涉及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5座,发现居住址和用于祭祀的高土台等遗迹。出土玉、石、陶器60余件,其中双鼻壶、圈足盆、平底罐、器盖、贯耳壶等9件陶器上发现有陶文。遗址发掘出土编号为01PD…[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