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县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遗址讲武城遗址位于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讲武城唐以前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活动在这里,把此地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古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除南墙及东墙南段被彰河冲毁外,其余大部分尚存。1958年发掘,出有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和豆、罐、盆等生活用品,从遗物上看属于战国古址,汉代以后曾经补筑、改造或扩建,继续沿用。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山郡故城
  常山郡故城位于河北省元氏县殷村镇。汉初吕后执政时(公元前187-前180年)置常山国,都元氏。公元前180年国除。公元前145年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赵国一分为六,封子刘舜为常山宪王,占据其一。至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宪王舜故,子刘勃即位不久,国除,改常山郡。汉常山郡(国)故城现仅存遗址。西北方不远处1991年发现2座大型古墓,发掘其一,出土银、铜、铁、漆、陶等器物残件一千多件,铜器上标有“常山”铭文。2006年常山郡故城作为汉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尚义土城子城址
  土城子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三工地镇土城子村,为北魏柔玄镇遗址,地处冀蒙交界,其西、东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纬度跨N41°73′14″-N41°74′16″,经度跨E114°47′75″-E114°48′85″,平均海拔1381米。土城子城址城垣平面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城池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城墙残高0.5-1.5米,夯筑,呈东西向布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1006米,建筑布局属于北魏风格,与内蒙古怀朔镇的遗址布局相似。土城子城址东、南、北三面城墙残存,城址中心有一片较高的台地,具有典型北魏特征的遗物,遗址地表散落有大量泥质灰陶布纹瓦残片、红陶瓦残片和少量夹砂黑陶残片遗物,遗…[详细]
边关地道遗址
  边关地道遗址位于河北省永清县境内。该地道遗址于20世纪中期被发现,是宋朝名将杨六郎把守瓦桥关时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工程,是宋辽争霸的历史见证。1988年专家勘察判断,它与多用于攻城的其他古地道不同,而是北宋时期防御辽国的地下古战道,属于持久防御工事,与地面长城的战争功能相同,所以有“地下长城”之谓。古地道经雄县,向东北延伸至廊坊的霸州、文安、永清等县(市),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仅永清县境内就有300平方公里。雄县是宋辽边关古地道的西起点和核心区,境内已发现数处古地道遗址,其中大台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古地道结构复杂,藏兵洞、议事厅、迷魂洞等一应俱全,顶部距地面…[详细]
会州城
  会州城位于河北省平泉县城西南约10公里处会州城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城,置会州卫于此。城址呈方形,每边长约900米,占地面积约81万平方米。城墙为黏土夯筑,墙外四周壕沟深6米,共设四门。尚存残垣数段。曾出土“神山县印”、“慧州之印”、大陶盆、蟹青釉大缸、石狮子等文物。2006年会州城作为辽至明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伶醉景区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县城。遗址在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厂房内。该遗址始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16个古发酵池,800多年来一直在沿用,这16个古窖池四壁皆为泥质,由于没有间断使用,微生物菌群极为丰富,所产的白酒酒体浓厚,绵甜醇和,余香悠长。这种古窖池产酒的优质率可以达到90%,远远高于普通窖池。刘伶醉古烧锅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酿酒遗址。2004年10月份,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景观。2005年6月27日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详细]
九连城城址
  在县城西偏南4°,60公里处,北一公里处为九连城政府所在地,东临张宝公路和九连城淖,其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20米,东西宽760米,城墙残高1—3米,下宽25米,上宽16米,城墙上有高出城墙l一2米的半圆形土墩32个,半径15米左右.其分布上四角各一,东、西各8个,南北各6个。东西南三向辟门,门宽约13米,城内南北各有一椭园眙,长轴52米,短轴26米。城内曾出土过大量的铜钱,茶绿釉广口厚沿缸和其所装的人骨,以及白釉或篮彩瓷片,埙灰陶片等物。据《察哈尔省通志》:“九连城在县城西南,距城(宝昌城)65里,内有长碑一块,洗净露出致和元年(1328年),兴和路宝昌路样”。从现有资料看,辽称之为狗泊、…[详细]
海丰镇遗址
  海丰镇遗址位于黄骅市羊二庄镇海丰镇村与杨庄村之间。遗址所在为一中间高四周渐低的台地,其中心最高处为一东西向土岗高出周围地表3米左右。遗址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0米,面积约超过50万平方米,断层暴露遗物丰富。1986年黄骅县博物馆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现遗址地表砖、瓦、瓷片随处可见,断崖上文化层连绵不绝,主要区域的文化层厚2-4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古文化遗址。2000-2003年间两次发掘,清理出大量金代灰坑和房基,出土文物丰富,有陶、瓷、骨、石、蚌、玉、玻璃等器物。以资器居多,且为定、钧、磁州、井陉以及耀州、龙泉、景德镇等名窑窑口出品。2006年海丰镇遗址作为金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详细]
小宏城遗址
  位县城北偏东34°,9公里处,在小宏城村北侧,东距闪电河里许,西南去囫囵淖约三里。平面作长方形,平面布局为南偏东4°,城残墙南北374米,东西宽310米,城墙外由石头、白灰沙浆砌包,内为黄土板筑,残高为3.5米,顶残宽3.1米,东、西、南正中辟门,东、西门址宽8米,南门无法辨识,三门废址近处均有大量砖瓦,并曾在南门址处掘出直径约1.5米的鼓形汉白玉石刻。南门通中有一条方砖铺道直通城中(现已无存)。 城中偏北有一台基,平面呈偏十字形,周边已倾圮,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5米,高约3米,夯土筑成,上铺有方砖(现已拆除),基表乱散大量形制不一的素面内饰布纹灰色板瓦、筒瓦和灰色直纹砖残块,并有…[详细]
大名府故城
  大名府故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以大街、御营、双台三村为中心,今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分皇城和外城。皇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周长1.83公里,有五门。外城长24.3公里,有九门。另有上下水关两座。明建文三年(1401年),城被漳、卫河水所淹,治所迁至艾家口(今大名县县城)。大名府故城淤埋于地下1~5米,其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保存较好。地表现存4段城墙,墙体可见明显的夯土层,土质坚硬。大名府故城为宋代陪都——北京(大名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城址面积36平方公里。大名府故城始件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