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都城墙遗址
  元大都城墙遗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内,是元代大都城的外郭城墙遗址,主要以土夯筑,俗称“土城”。城墙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竣工。为加强防御,又在大都城的十一个城门建造了瓮城和吊桥。明朝建立后,在原来元代城墙的基础上,用砖包砌起来,并将元代的北城南移1千米,重新建筑明城墙。因此,元代的北城墙和西城墙的北段保存了下来。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为了加固城墙,在夯土中使用了“永定柱”(竖柱)和“纴柱”(横木)。元大都城墙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周密严谨的规划设计,成为研究元代建筑和元代城市营造工程以及北京城市发展史重要的实物数据。2006年5月,元大都城…[详细]
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北三盆山。该寺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为佛教寺庙。唐贞观十二年(638年)重修,辽应历二年至应历八年(952年~958年)再修,更名为三盆山祟圣院。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更名为“十字寺”,改为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寺院。明代复为佛寺,民国后逐渐衰落,今只余遗址。十字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比较完整的景教寺院遗址,殿宇已毁坏,其遗物尚有寺庙地基,五间,坐北朝南;寺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两通,一为辽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山崇圣院碑记”,碑高204厘米,宽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为元碑,碑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条石雕云龙,正中刻有“敕赐十字寺碑…[详细]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
  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占地面积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建筑中央为元明清大殿基址,周围设两层展厅。展览的主题为“海洋的旋律”,以二百余件出土文物及与海洋文化、妈祖文化有关的船舶、建筑等复原模型和三百幅图片,向观众展示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天津城市的起源、妈祖文化现象、遗址的发掘等内容。博物馆前广场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征桅杆,外包石材,采用浮雕手法,自下向上雕刻着代表元、明、清三代不同的海洋图案。柱的顶端立一尊妈祖像,为一年轻民间少女,双手轻轻地捧在胸前,双目远望,衣上的锦带随风飘舞,似在期盼远航的人们平安归来,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元定…[详细]
爪村遗址
  爪村遗址198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迁安县人民政府以迁政[1983]99号文件公布了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重点保护区以H86019为基点,向东南460米至冷大路西侧,向南720米至冷大路北侧,向西480米至流水沟东侧,向北400米至大厅山南麓;建设控制地带:以重点保护区边线为基线,东外扩5米至民房;东南外扩10米至冷大路边;西南外扩40米至磁山脚下;西外扩20米到流水沟边缘;北外扩40米至大厅脚下。遗址总面积约54万平方米。遗址村西H5801地点设有迁安市政府立省级保护标志一块,水泥浇铸而成,长90厘米,厚6厘米,碑面阴刻隶书“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爪村遗址”。村南…[详细]
永年石北口遗址
  石北口遗址位于河北省永年县城临洺关镇北石北口村西南台地上。台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为3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86年至1987年,省、地、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考古发掘房基1座、灰坑96个、墓葬8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在出土的生产工具中,有打制的石斧、石刀,有磨制的斧、铲、锛、凿、磨盘、磨棒等新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大量的陶器、骨角器以及装饰品器物。陶器有釜、灶、鼎、罐、缸、盆、碗,以及锉、纺轮、网坠等。其中以颜色呈上红下灰的红顶碗最为典型,反映了陶器烧制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陶鼎的出现是生活炊具的重大改进。石北口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是豫…[详细]
北福地遗址
  北福地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太行山东麓地区,史前时代属黄河下游地区。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和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拒马河考古队,调查发现并试掘了北福地遗址。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2003—200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北福地遗址进行了连续两个年度的正式发掘。北福地新石器时代第一期遗存的主要特征以直腹盆与支脚为典型陶器均为夹砂夹云母陶,不见泥质陶。文化面貌与容城上坡一期、磁山早期遗存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燕山南北地区的兴隆洼文化也有一些相近因素,它们的相对年代应大体相当,属较早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一期遗存的绝对年代大约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详细]
曲阳钓鱼台遗址
  钓鱼台遗址钓鱼台遗址位于晓林乡店头村西1.5公里处,地处沙河东岸。因为一土丘宜为垂钓之地,俗名钓鱼台,故称钓鱼台遗址,土丘中间高4.8米,遗址东西长380米。文化层深度一般在0.4—0.6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遗址中的有灰坑和草拌泥红烧土层,暴露器物有石器、骨角器和大量红陶、彩陶片。器物有钵、盆、碗、大口罐、小口壶等,为较大氏族村落遗址。1950年由当地群众发现。据推断属于仰韶文化,距今约3000—5000年。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位置:钓鱼台遗址位于晓林乡店头村西1.5公里处…[详细]
台西遗址
  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蒿城市岗上镇台西村东北。遗址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现已铲平无存。“西台”和“北台”现存文化层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北台”在“南台”北边约4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高6~7米。两端高,中间低,呈马鞍形。从“北台”北侧断崖上看,上层(除去顶层)属战国至汉代文化层,下层至底部全为商代文化遗存。“西台”在台西村东北约260米处,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0米,高6米。周围商代文化层分布亦相当广泛,向南延伸到台西村东北路边,向西达故城道旁,长约130米。据当地群众反映,茨城解放前在西“台疙瘩”,曾挖出…[详细]
东先贤商代遗址
  东先贤商代遗址东先贤商代遗址位于邢台县南石门乡东先贤村及其附近区域,南临七里河,地势略高于四周,南北长约970米,东西宽约780米,总面积在75万平方米左右,是仅次于郑州、偃师和安阳殷墟等商代都邑的重要商代遗址。其中东先贤村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8万平方米,村北文化堆积层丰富区面积10万平方米。1998年、2000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联合在该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由考古资料可知,遗址区除局部为少量战汉堆积外,主要为商代堆积,文化层厚50—200厘米,有些地方厚达300厘米。上述两次发掘布探方17个,发掘面积4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陶窑、灰坑等大量…[详细]
南阳遗址
  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在南阳村南四十米,被村民称作“城坡”,为周代时期遗存。遗址四周均有古河道,即“南河”、“后河”、“东河”、“西河子”,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出土“西宫”铜壶一件、铜鼎两件、“右征”铜壶盖一件,“易市”陶钵、陶罐各一件以及陶鬲、陶鼎、陶豆、陶罐、陶尊、铜镟等文物四十多件。尤其是一九八四年出土的春秋时期钱币“尖首刀”,为此遗址的断代提供了充分依据。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集解》引《世本》曰:“桓侯徙临易。”宋忠曰:“今河间易县也。”后汉时的河间(国)易县,即今容城县东部南阳、古贤及雄县西部一带。《括地志》载:“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