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范村圆智寺
  圆智寺圆智寺(第七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太谷县范村镇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金天会九年(1132年)重修。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寺院占地约9000平方米,现有殿宇七十多间,为二进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倒座天王殿、钟鼓楼、东西厢房、过殿、东西配殿、大觉殿及东西禅房。进入山门是天王殿,外院正殿千佛殿为无梁殿,内有保存完整的千佛壁画。东殿是伽篮殿,供有关公佛像,西是祖师殿,供有达摩祖师。内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三世大佛,保存有明代佛教水、陆、空、0会壁画和释、儒、道三圣像。东殿是观音殿,内有樟木雕像、千手千眼观音、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西殿是地藏殿,内有道明、闵公和十殿阎君塑像。寺…[详细]
猫儿岭墓群
  猫儿岭墓群叠压错综复杂。1984年配合基本建设进行发掘清理,出土文物几千件,尚有大量古墓待发掘。已出土文物有春秋陶鬲,战国汉代青铜剑、铁剑、各式带钩,陶制鼎、豆、壶等,有秦代的篆刻铜印。此外有春秋贝币、战国刀币、汉代五铢和唐代墓志铭,墓0土谷种菜籽现仍能发芽生长,彩陶绘制精美,栩栩如生,对研究春秋以来的断代和榆次的发展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古墓葬面积之大,出土器物之丰富,跨越年代之久为国内罕见。…[详细]
樊村戏台
  樊村戏台樊村戏台(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河津市樊村镇樊村东街西口亦称戏楼,原为关帝庙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基本结构仍为明代建筑。戏台坐南朝北,筑于高1.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设檐柱四根,两檐柱向两侧移动,使明间较为宽敞。檐柱上承阑额、普柏仿。前檐置三踩单昂平身科斗栱五攒。两山及后檐筑砖墙,左侧开壸门一道,台内后金柱将戏台分为前后两台,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化妆区。前台两侧设有八字形墙。…[详细]
韩楫墓
  韩楫墓韩楫墓(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永济市韩阳镇祁家坡村边韩楫(1528—1605年),蒲州人,字伯通,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墓地东西长180米,南北宽80米。墓室为水磨青石砌成,分主室、左右侧室与耳室、前室。东西通深16米,南北通宽22米。墓室内有:“明故中议大夫通政使司右通政元川韩公墓志铭”、“皇明中议大夫提督腾黄通政使朝公行状”、“南山逸叟自志”、“奉天效命”、“明韩孺人圹记”碑碣五方。出土有瓷罐、碗等10多件随葬品。…[详细]
栖岩寺塔林
  栖岩寺塔群时代:唐至明地址:永济市韩阳镇上栖岩寺清乾隆年间《蒲州府志》记载,栖岩寺初名“灵居寺”,北周建德年间(572—577年),隋仁寿年间(601—604年)改名“栖岩寺”。隋文帝曾将国外所贡玛瑙盏施寺为供。隋唐时栖岩寺在河中诸寺中最负盛名,分上、中、下三寺,中、下寺已废。现存上寺宏伟的塔群建筑。现存有唐天宝建圆形实心禅师塔一座,五代后唐同光建石塔一座,宋建密檐式六角五层高17米舍利塔一座,元建平面六角双层塔两座,明、清禅师塔17座,除宋塔高居西峰外,其余各塔深居东草坪,形成各代集聚的禅师塔群。另存有隋、宋、金、元、明、清等各代碑刻10余通。2019年10月7日,栖岩寺塔林入选第八批全国重…[详细]
南海峪遗址
  南海峪遗址南海峪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垣曲县县城西南24公里毛家镇店头村南海峪沟口东侧山腰是目前山西省旧石器早期唯一的一处洞穴遗址。遗址由相邻的三个地点组成,洞穴基岩为震旦纪矽质石灰岩,遗物和化石出自黄褐色的角砾岩中。第一地点含有动物化石,第二地点有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第三地点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皆有。1957年发现,1958年局部发掘。该遗址的地质时代应属于中更新世或稍晚,文化期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或稍晚。出土石器有人工打制石英石片和石核等20余件;化石有三门马牙齿、鬣狗、大河狸、犀牛、野羊、鹿和猕猴牙、下颌骨等10余种;石器原料有石英、脉石英、角页岩、石英岩、隧石和蛋白石。石器主要用石…[详细]
裴柏碑馆
  裴柏碑馆裴柏碑馆(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东30米始建年代无考。据清光绪年版《闻喜县志》载:“迭遭兵火,历代重修”。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现有碑室五间,系七十年代初重建,保存有唐明皇敕张九龄撰裴光庭神道碑;北周天和三年裴鸿碑;唐裴镜民铭;金大定裴氏续谱碑;清道光二十年平淮西碑等15通,保存完整。…[详细]
汾阴古城址及墓地
  汾阴古城址及墓地汾阴古城址及墓地(第二批省保)时代:春秋战国地址: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500米位于30米高的丘南面,地势北高南低。仅存东墙的北段(约0.75公里)和东北角两处。城东北角不明显,东墙残存部分保存尚好。高1.5—4.2米,宽7—9米不等。夯层厚8厘米。夯窝直径5.5厘米。城址约保留三至四千平方米。地面多沟洼不平,断面上随处可见灰层和灰坑。厚度约3—5米。灰土内包含遗物丰富,有大量的灰色、灰褐色泥质陶片和夹砂陶片,器型有罐、盆、钵、盘、甑、壶等,纹饰主要是绳纹、弦纹,少数有暗纹和压纹。还有板瓦、筒瓦、瓦当、残砖以及铜箭头等。有两块回字纹、几何形纹的砖瓦,完整的一板瓦长0.47米,宽0…[详细]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
  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第二批省保)时代:1929年地址:夏县水头镇上牛村北堆云洞1922年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嘉康杰同志在此创办了平民中学,1929年“0河东特委”在此成立,嘉康杰任书记。旧址堆云洞是一座全真教道观,为元、明时期建筑,现有北极台、笔峰、三皇阁、牛马祠、三清殿、真武殿、山门、牌坊等。主体建筑三清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存有堆云洞全景石刻图碑一通。…[详细]
古交遗址
  古交遗址古交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旧石器时代地址:太原市古交市古交镇后梁村古交遗址分为王家沟和后梁两个遗址点,为汾河流经区域,在其河流堆积的阶地上,目前已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多处。早期遗存2处,是太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存。一处在王家沟,1990年3月发现石制品18件,均以角岩砾石作原料,器形甚大,有石核、砍砸器等。石核多数为单台面,砍砸器多由扁平砾石制作,刃缘最长者有80毫米。另一处是后梁,1983年7月发现石制品459件,有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其中砍砸器、刮削器最多。砍砸器器型颇具地方特色。中期遗存2处,一处在古交镇以东的长峪沟,1983年发现石制品8件;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