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阁寺
  介绍:  金阁寺是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名为鹿苑寺。它建于1379年,原为足利义满将军的山庄,后改为禅寺,因为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名金阁寺。它是3层的楼阁,第一层为法水院;第二层为潮音洞,供奉着观音;第三层是正方形的佛堂,供奉着三尊弥陀佛。寺前是以镜湖池为中心的庭园,身影华丽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的景观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观。金阁寺被指定为国家级特别史迹和特别名胜。因独特的棚厦和南天床柱而闻名的茶室夕佳亭也值得一看;交通:  市营巴士金阁寺前站;日本京都…[详细]
五台山殊像寺
  殊像寺坐于山西省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殊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庙西面,狮子沟北麓。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弘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进香,见文殊妙相庄严,令人起敬,“默识其像以归”。佛经中释迦有“东方主尊菩萨是文殊,有时现比丘像,有时现国王像”预言。而“文殊”又译“曼殊”,“曼殊”与“满洲”音近,所以西藏0-进丹书时,称清朝皇帝为“曼殊师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狮子沟传言;进而有人就附会说乾隆皇帝是…[详细]
阎锡山故居(阎家大院)
  阎锡山旧居(第二批省保)时代:民国地址:定襄县河边镇阎锡山执政山西近四十年,曾一度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其宅第始建于1913年,停工于1937年,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新南院、东、西花园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总占地面积三万三千多平方米。阎锡山旧居的整个建筑是围绕阎氏老宅逐步扩展而成。由于地形特殊,高低不一,每个院落尽管各按地势相对独立而建,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连通形成了院套院,宅连宅,参差错落,鳞次栉比,曲径通幽,变幻谲奇的特征。其规模最大的东花园,坐东朝西,一进三院,斗栱飞檐,雕梁画栋,须弥石座,气势森严,是典型的晚清宫殿式建筑…[详细]
定襄白村遗址
  白村遗址白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定襄县受录乡白村村西约1公里处遗址坐落在滹沱河东岸台地上。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厚1—2米。地面暴露陶器有罐、盆、甗、三足瓮、细瓮。陶质有夹砂、泥质以灰陶居多,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篮纹等。遗物中石器较多,有石球、斧、凿、三棱尖状器等,以石球居多。石器大部为刃部磨光,二次加工较粗糙。遗址现保存较好,未发掘。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社遗址
  西社遗址西社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东500米处同河西岸台地上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文化层厚0.5—1米。遗迹有半地穴白灰房址、陶窑及同时期墓葬等。采集遗物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等残片。石器有斧、铲、球、环、刀等,骨器有骨针等,陶器残片以灰陶为主,器形较大,三足器居多,有鬲、三足瓮、甗、罐、豆、盆等。其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及少数附加堆纹。遗址北部为墓葬区,葬式有多人合葬和单体葬。遗址东部因河水冲涮破坏严重。…[详细]
东段景遗址
  东段景遗址东段景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至战国地址:代县聂营镇东段景村东南100米处遗址位于滹沱河南岸,大丘陵地上,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未调查发掘。据遗址断层观察,第一层为耕土层,厚二十厘米,第二层灰黄土层,是文化层,厚一米以上。部分地段文化层距地表0.7厘米,文化层厚度达2.5米。在遗址中部发现有墓葬,陪葬器物有陶罐、陶壶、陶鬲、陶豆、陶碗。陶器的陶质有夹沙灰陶、泥质灰陶、红陶。遗址中的遗迹有灰坑、陶窑。遗址东段发现四处灰坑,宽两米,深一米五。遗址中的遗物有大量的陶片、石器。石器多为磨制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刀。还有少量动物骨骸、牙齿等,纹饰多为粗、细绳纹、蓝纹、附加堆纹、…[详细]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时代:1937年地址:五台县五台山金岗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村,成立于2003年11月7日,是在军区司令部旧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旧址院落坐西向东,紧靠山根,位置险要。整个建筑分里外两院,大小相仿。纪念馆现有陈列室二十一间,展厅四个。具有北方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布展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铁血长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抗战史迹展。以抗日战争的发生和发展为主线,展出图片142幅,生动再现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舍身忘死,不屈斗争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千秋风流一元戎》聂帅生平展。共展出图片90幅,实物14件,详尽地阐述了聂帅光辉的一生。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详细]
五台山尊胜寺
  尊胜寺始建于唐代,当时称善住阁院;明万历十九年复修后改称为尊胜寺,清同冶七年作了部分补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碑记载有该寺的历史。尊胜寺坐北向南,上下五层。在中轴线上排列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藏经楼、诸天殿、五文殊殿等六进殿宇,再加上寺院对面的观音殿,共七座大殿,共有殿宇楼阁200余间。藏经楼是一座二层建筑,阁内下层供奉有十二圆觉菩萨,比例和谐。寺前有一对石狮,连座高约3米,是五台山形体最大、形态最美的石狮,雕刻精细、神态生动,不失为五台山石狮中的杰作。尊胜寺,位于五台县茹村乡龙王堂村东1000米的虒阳岭。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碑文记载,初名翠岩山院,相传唐仪凤元年(676)印度僧…[详细]
忻口战役遗址
  看点: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1937年10月,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两党浴血奋战,23天内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处,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忻口战役是中-队抵抗日本侵略军进犯的一次最激烈的战役。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约三万余人,由北至南直取太原。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指导下,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国共…[详细]
连寺沟墓地
  连寺沟墓地连寺沟墓地(第二批省保)时代:商地址: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南1966年11月,在村南里许的羊圈坡发现青铜器5件,其中有铜爵1件、铜觚1件、鼎3件。铜器上无铭文或族徽等铭记,从造型和纹饰上判断属于商代。据记载,民国27年(1938年)在连寺沟村东约半里的牛子坪沟崖上也曾发现过同一类型的铜器,一部分铜器已遗失,一部分铜器建国后被太原文物商店收购,共5件,有铜鼎1件、铜瓿1件、铜斝1件、铜爵1件、铜簪1件。从这两个出土地点自然环境看,应属于墓葬随葬品,因没有经过考古发掘,墓葬形制、葬式及随葬品的位置、葬具等不甚清楚。从铜器纹饰和造型风格初步判断该墓时代为商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