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路街琉璃牌楼
  神路街琉璃牌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朝外街道朝阳门外大街南侧,为三间四柱七楼牌楼,牌楼正间上方的石匾宽2.8米,高0.9米,匾文系明代人所书,南面写书秩祀岱宗,北面书永延帝祚。…[详细]
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家天文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观象台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42)嘉靖年间曾对这座天文台进行一次大修,以后观象台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动。辛亥革命后,该台改为中央观象台。\1933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隶属北京天文馆管理,于1956年5月1日以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的名义对社会开放。观象台高14米,东西长约24米,南北宽约20余米,台内掏空,辟为展厅,分为上下二层。台西侧的紫微殿及东西配房辟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详细]
东南城角角楼
  东南城角角楼位于东城区,明建,建筑形式特殊,明清城防设施和城楼建筑的独特例证。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堂
  目的地介绍南堂座落于前门西大街141号,现在是北京教区主教座堂。在北京它是一座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天主堂。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很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耶稣会汤若望等神父住在教堂内。顺治皇帝曾24次来到南堂与在清政府内任钦天监职的汤若望神父促膝谈心。该堂以无玷始胎圣母为主保。堂院内除神父住房外,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皇帝赐匾“通微佳境”,称汤若望神父为“通微教师”。雍正八年,北京地震,死伤约十万人,南北二堂遭受损失。雍正赐银一千两从事修理。雍正年间(可能是雍正十年),南堂一度曾被关闭。1775年…[详细]
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此。雍正皇帝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0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详细]
窦店土城
  窦店土城是我市保留较完整,遗迹较多的一座古城(战国到西汉),对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窦店土城遗址位于房山区窦店镇,始建于汉代。城呈长方形,分内城、外城两层。外城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800米,城墙仅南、东、西三面尚断续残存。在南、东、西三墙中各有一门。小城在大城西北,呈长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其西城墙借用大城墙。现仅存南、西两侧残城墙。…[详细]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北1.5公里大石河畔的台地上。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初期的一处重要遗址,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首先在此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遗迹、遗物。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初步探明了遗址的分布情况。遗址占地约500万平方米,在董家林村发现了一座城址,北墙残长800多米,东、西墙探明300余米;墙为夯土筑成,宽10米,质地异常坚实;城墙-有壕沟,城内分布着密集的房基。在城的东南部有一片占地5万余平方米的贵族墓地,目前已发掘墓葬200余座,其中有不少大型墓葬旁有陪葬墓和车马坑,并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详细]
正阳门
  介绍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五百年来,正阳门饱经沧桑,几毁几修,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民览馆。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详细]
北京法源寺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南端,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它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法源寺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0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躁,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法源寺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王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详细]
燃灯佛舍利塔
  在京门通州,在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矗立着一座驰名神州的宝塔,她就是燃灯佛舍利塔。燃灯佛是古今佛祖释迦牟尼的老师,传说他出生时使身边的一切光明如灯,因此称燃灯佛。据说他死后遗体在火化时曾结成珍珠状的物质叫舍利子。燃灯佛舍利塔就是收藏有燃灯佛舍利的塔。此塔在北周末期创建(577--581年),在唐代贞观七年(633)复建,在辽代重熙年间(1032--1054)重建。元代大德七年(1303)、至正七年(1347)、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清代康熙九年(1670)都曾进行过维修。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被震倒后,只剩塔座,从三十年(1691)起,由僧人照感四处募捐,进行重建,每年建成一层。三十五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