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石刻篇

得汉城摩崖石刻
  得汉城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村。得汉城历来为兵家重镇,宋列四川“八柱”之一,城内以历代时刻题记为最,共6幅。这些时刻题记出自明代林俊、余城、朱导,清代徐廷钰等名家之手。得汉城摩崖石刻(通江县)保护范围:东门分布石刻的山崖顶向后外延10米,1号石刻向右外延15米,向前外延20米,6号石刻向左外延15米;南门分布石刻的山崖顶向后外延10米,1号石刻向右外延15米,向前外延20米,16号石刻向左外延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佛图寺及石刻
  佛图寺及石刻(芦山县)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山门、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佛图寺塔建筑周围10米。一般保护:以山门、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楼、佛图寺塔为中轴线两侧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详细]
碧云岩石刻
  碧云岩石刻位于仁寿县松峰乡碧云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7年1月23日,碧云岩石刻被公布为仁寿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歇石摩崖石刻
  小歇石摩崖石刻 位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灵光寺山门外的粲花馆门前。石高约1.5米、宽约2.5米,石上凿刻李士淳题写的诗。阴刻,楷书,每字约0.12平方米。文曰:“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李士淳,号二何,嘉应州(今梅县)人,明崇祯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为明代遗老,对清有不臣之心,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潜归隐居阴那山灵光寺。石刻后侧有李士淳募建的“铁桥”。…[详细]
石田石刻
  石田石刻位于仁寿县黑龙滩镇,年代为石窟寺及石刻,类别为明。2016年2月19日,石田石刻被公布为仁寿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仙洞摩崖石刻
  竹仙洞摩崖石刻 位于珠海市湾仔镇竹仙洞水库。镌刻在岩石上的有“鸿翔鹤聚”、“登高望远”、“洞天福地”等14题题诗、题字、题记。“鸿翔鹤聚”4字,阴刻楷书,每字约1.60×1.30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登高望远”4字,阴刻楷书,横写,每字0.95×0.74米,无款。“洞天福地”4字,两行直书,阴刻楷体,每字1.50平方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还有乩文:“观音大士乩示,到此游玩,均勿食猫犬鱼龟蛇鼠各污秽之物,至禁、至嘱!”这些题刻大都是杨云骧及其子杨镇海(1828~1903年,字祖泰,官至副将)、杨镇波,侄杨兰皋等人在竹仙洞修桥补路,邀请文人前来相聚,泼墨挥毫的遗迹。杨云骧(1801~1872…[详细]
青云岩摩崖石刻
  青云岩摩崖石刻 位于汕头市达濠镇东南两公里处的大瞭望山东南山麓。明嘉靖五年(1526年)佛僧信腾利用这里一处天然岩洞(约20平方米)辟为岩寺。后来又有乡人献出岩旁山地建起“青云禅寺”、 “观音阁”等庙宇。光绪二十五年乡人又在下岩建起“大峰祖师庙”。从青云岩至大峰祖师庙之间几平方米公里的山涧、崖壁上镌刻有清至现代摩崖石刻近百题。书体有行、楷、草、隶、篆。作者有地方官吏、贤士以及省内外的文人墨客。种类有题诗、题词、题记和题名等。这些涂朱的石刻,最早的是道光十年(1830年)古越徐□绪的题诗。这些石刻点缀在青山绿树之中,格外典雅悦目。1988年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泉岩摩崖石刻
  灵泉岩摩崖石刻 位于汕头市鮀浦镇蓬州村西约一公里处的山麓。岩由一巨大天然岩石(俗称僧帽石)覆盖而成,面积约64.4平方米,内可容数十人。灵泉岩何时建庙,未见方志记载。明成化九年僧周海撰并镌刻在岩外崖壁上的《灵泉岩记》可知明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寺。至1984年文物普查时,除了岩洞尚完好外,原于岩石之间夹沟构筑的僧舍、禅房等,现在荡然无存,所幸岩洞内右侧墙壁上保留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澄海县令王岱游灵泉岩时作的《灵泉岩望海山达濠一带》七律诗碑一方。碑高0.80米、宽0.46米,嵌于墙中,洞内东北角的一尊弥勒佛造像和清代的一些碑刻尚完好。1985年当地村民已对该寺进行初步修茸。灵泉岩摩崖石刻主…[详细]
蔡廷锴石刻题词
  蔡廷锴石刻题词位于灵山中学西侧穿镜岩,年代为1940年,类别为非文物建筑。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峰摩崖石刻群
  罗峰摩崖石刻群位于城西街道办事处罗峰村村北1公里良坑溪尾,多为清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年)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共有石刻13处,构成了一座小碑林,占地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既有题词石刻,如“福”、“森然”、“仙峤浮空”等,也有题诗石刻,如“水流曲涧成三峡,竹绿松青结数林,半幅罗云封洞口,一轮璧月漾波心”等。此石刻不仅描绘了罗峰村附近的绮丽风光,而且展示了先人的书法精华,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和观摩欣赏价值。2018年12月公布为古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