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桃村报功祠
  报功祠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桃村。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报功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庄欧阳公祠
  梅庄欧阳公祠位于均安仓门。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两进,两旁外廊通往后楼,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硬山顶,灰塑花卉、鸟兽图案龙船脊,抬梁式木架构。主体建筑仍保存较好。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21.4米,两侧有外廊。前廊为三步廊,明间、次间梁架为抬梁式,梁及驼峰均雕刻有人物故事图案。大门之上置一花岗岩石匾,上 书“梅庄欧阳公祠”,为阴文蓝底横书行楷,清代探花李文田手书。头、二进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墙上有壁画,皆为清代画家杨瑞石手迹。廊封檐板刻有二十四孝全图二进为厅堂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12.7米。硬山顶,灰塑龙船脊。前廊为三步四架卷棚廊,地面横铺花岗岩条石;二、三间梁架…[详细]
西樵山云泉仙馆
  云泉仙馆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名攻玉楼,因附近有小云泉,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扩建时改称云泉仙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云泉仙馆依山势而筑,坐东南向西北,四周林木交荫,夏秋蝉鸣清脆,“攻玉听蝉”传为美景。为一座二进院落式、歇山顶建筑,有前殿、祖堂、帝亲殿和后殿厢房等。门前有石华表、石狮子各一对。护壁有壁画和浮雕。殿门左右是钟鼓台。前殿面宽三间15米、深3米,两侧是厢房,以券顶回廊联结,中为“放生池”。后殿为“赞化宫”,奉祀吕洞宾。面宽15米、深14米,抬梁式木构架,地面铺大方砖。正脊饰陶塑二龙争珠和鳌鱼图案。檐角饰陶塑狮子和灰塑狮子。殿堂俱…[详细]
冯氏贞节牌坊
  冯氏贞节牌坊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这座牌坊建于康熙37年,以粗面岩为石料,四柱三间,11脊重檐,脊端鸱吻形象生动。前后两面的结构,装饰图案、匾额文字相同。图案纹饰包括龙、凤、麒麟、云鹤、梅菊、萱草、西番莲等,手法遍用深浅浮雕、通镂和线刻刻工精细流畅,建构稳重。牌坊上“圣旨”“贞节” “顺德县知县何玉度”等字仍清晰可见。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冯氏贞节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地黄氏大宗祠
  南海平地黄氏大宗祠,是佛山黄氏祠堂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特色的民间宗祠,无论从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工艺、民间习俗等都有着丰富精彩的人文内涵,是黄氏祠堂文化研究和宗族传承保护的重要瑰宝。据《平地村志》记载:黄氏始祖黄适中,是南宋末年的官员,在平地开村定居至今已800余年。“崇始堂”里,一副对联很清楚地交代了黄氏族人的来历:祖籍溯龙游九百载积厚流光到此里居成四社,孙谋诒燕翼卅二传枝分衍派至今谱牒纪三房。平地黄氏建村之后,历经数辈之努力,逐渐发展成合理完善布局的大规模村舍。而根据黄氏大宗祠现门额刻记: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当年平地黄氏族人为了供奉及祭祀先祖,处理族中事务,凝聚乡情,供众人休闲娱乐,举办各种…[详细]
象林塔
  象林塔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原在南海市里水镇麻奢宝象林寺,清康熙五年(1666年)建造,1974年迁至现址。塔通身为白玉石制作,高5.5米,七层,仿楼阁式,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分二层。基座上置须弥座,须弥座下段为束腰六角形,刻仰、覆莲瓣,上段为六角形柱体,六面为平浮雕,分别雕龙、凤、牛、羊、狮子、麒麟等吉祥动物。塔身平面呈六角形、空腔。各层六面均开门,门两侧阳刻梅、兰、菊、竹等各样花草;各层塔檐及瓦垄勾头、滴水均精雕细刻,檐下刻饰二层莲瓣。塔顶置九层相轮塔刹。该塔各段榫卯套接,工艺精细。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详细]
察院陈公祠
  察院陈公祠位于龙江华西。清代中叶(1830年),华西陈姓族人为祀奉先人陈珷而建。坐东向西,两进两廊四合院式建筑。总面宽28米,总进深40米,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硬山顶,抬梁式木架构,以端丽、轩昂为主格调。头门歇山顶建筑,莲花托斗拱装饰,工艺精巧。脊檐的灰塑,结构严谨,绚丽多姿,瑞兽人物、花鸟表现纷呈。祠内左廊嵌有清代碑刻三块,记述陈珷生平事迹。据县志、乡志载,陈珷是华西人,明宪宗成化五年(1466)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有政声。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察院陈公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详细]
顺德聚奎阁
  桂洲文塔,即聚奎阁,其所在便是如今的容桂振华居委会文塔公园,半坡草坪,一园绿树,新开的花儿随径通幽,俨然现代人一休闲佳所。据说这文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生活在宝带河边的胡氏家族兴建的风水塔。乾隆年间,胡氏家族科举功名鼎盛,出了六个武进士,一个文进士。文比武少,遂筑文塔。以河为观,以塔为笔,寄意子孙后代勤读诗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亦传此塔是因两姓争风水斗法而建,以塔顶铁针夕阳阴影刺螺山一坟,破其风水,使之成为废地云云。然这塔最令人感叹之处却是其题额。塔共七层,高34.2米,每层各有题额,由下向上依次为“飞出上青霄”、“秀甲狮阳”、“聚奎阁”、“题名处”、“涵高下”、“风鸣”、“灵…[详细]
七乡蟠龙水闸
  七乡蟠龙水闸位于顺德乐从良村涌口东南边,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为保护附近原设置的良村、高填、劳村、莘填、大罗、道教、路州七个村庄免受水灾而修建,水闸南北向横跨河道,共三孔,总长40米,总宽32米,主孔宽7米,左右两孔各宽4米,闸面宽4.5米,闸顶距离水面9米。全部由花岗岩砌成,用厚的东京木作闸门。闸门用厚铁片嵌边,手动开关闸门。1963年用铁门代替木门,将木门安直在后闸上,用作后闸门。2000年将闸面加高了1.5米,将路面铺上水泥人车通行。良村有“粮”,梁姓人涌口坊聚居。重游补充部分良村景观:水马入村大道、鱼塘、水部街、中心公园、百姓堂楼、良村学校、农家书屋、西龙百年榕树、西龙街…[详细]
七贤书院
  七贤书院在今织篢镇太平村内。最早建于明代。为纪念抗倭牺牲将士,明总兵张元勋于太平平城内筑忠勇祠重修,地方耆绅建议在忠勇祠前面建七贤书院,与忠勇祠合成一处。建七贤书是为了纪念放逐海南的唐宋七位路过阳西的贤臣,也为当地学子提供进修的课堂,对地文化建设直了促进作用。七贤书院纪念的唐宋贤臣分别是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诠、相传他们流放海南都路过阳西。七贤书院内还有古梅两枝,据传是龚自珍手植。于今,古梅每年近春节都开花,许多人慕名前来观赏。院内曾有翁方纲题的《记七贤书院后堂壁》碑记,今碑已佚,只余拓本。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