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鹤湖新居
  鹤湖新居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群,占地近2.5公顷,建筑面积达14530平方米。现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为龙岗罗氏祖宅。其建筑外围前宽后窄,略呈梯形。内部建筑主体为三堂两横结构,分内外两围,规模宏大。围墙内屋宇、厅、堂、房、井、廊院布局错落有致,号称“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公交:357、358、367、365、380、863等多路公车到达。门票/开放时间10元/人。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北街一号类型: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电话:0755-84297960;0…[详细]
茂盛世居
  茂盛世居位于深圳市横岗街道茂盛路,是典型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融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国五大民居之一。茂盛世居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客家围屋,建于清道光年间,迄今有190多年历史,是目前深圳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客家民居古建筑,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围屋中的住房基本上保持原貌,围前的月池和围后的风水林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在深圳现存的围屋中并不多见。茂盛世居是一个矩形围城式建筑,宽83米,长73米,建筑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四周墙高7米,墙厚70厘米,墙体用红糖糯米粥拌的三合土夯实而成,坚硬无比。围墙遍布枪眼,四角设有碉楼互相照应,极具防御功能,反映了客家人历代迁徙、异乡立足的…[详细]
龙田世居
  清深圳龙田世居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镇。又称龙田围,上田围,因地处田野之中,故又叫田心村。为黄姓客家人筑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寨堡式民居。平面呈圆形,分成二围龙。一围龙,即外围龙。包括前部1米高的围墙、内16米宽的护城河、后部4米高的围墙、外围门、桥、禾町及左右民居。二围龙,即内围龙。坐南向北,位于中间,面宽65.5米、进深72.4米,占地4750平方米。包括北面的大门,左右两侧门,四角及后墙正中五个0,0及大门间壁立的围墙,大门内仪门及“众山一览”牌坊,还有天井、水井、祠堂及众多的民居。大门上有石匾,上刻“龙田世居”4个阳文正楷大字,旁阴刻落款“道光十七年丁酉岁仲夏谷旦售卿建立”,大…[详细]
大埔泰安楼
  泰安楼位于大埔县县城龙岗村,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米,宽52.6米,门口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楼高11米,分三层,一层墙宽为0.92米,三层墙宽0.44米,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壁及内墙为砖墙。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石楼。该楼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二、三层为木柱,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详细]
宝安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目前的建筑规模成于清乾隆、嘉庆间,为五开间四进三天井的建筑群。总面宽21米、总进深50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包括大门、石牌坊、中厅、后厅、亭、廊等,是新桥、新二、上星、上寮、黄埔等地曾姓的总祠。大门额刻“曾氏大宗祠”,对联为“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内有“诗礼传家”及叶名琛所题“保障一方”木匾。中厅上挂“大学堂”。前厅与中厅间是三间三楼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细的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正面额书:“大学家风”,北面额书:“片石流辉”。前额表彰其远祖曾子的功绩。将曾子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论视为传家之宝。后额记载番禺小龙始祖曾仕行、新…[详细]
南屏杨氏大宗祠
  杨氏大宗祠位于珠海市南屏镇北山村。清同治七年(1868年)依山而建,坐南向北,占地8838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间三进两旁加厢房的四合院布局。中轴对称、总面阔41.6米、总进深60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架,花岗岩石柱础,石条、石板作基础,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灰雕等工艺装饰。门前立一对石狮子,庭院筑上围墙并种上花木。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古朴幽雅。1986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应山石桥
  应山石桥古称玉环大石桥,位于应山古村以南200米处,始建于乾隆丙戌年(176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石桥采用拱圈式纵联砌置法拱砌,南北走向,桥长49.85米,桥面宽6.5米,三个桥并联,单拱跨16.9米。自古以来,商贾往来频繁,石桥成为湖(南)广(东)古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应山石桥是广东省目前发现跨度最大的古石桥,2002年被批准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丰雁塔
  清新丰雁塔又名文峰塔,位于新丰县城东郊双角村背老围山。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为平面六角形,外观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3.2米。底层边长3.6米,壁厚1.57米,六面辟门,其中3门通本层塔心室,3门内砌梯级上二层塔心室;西面门额题刻“文光射斗”四字,两旁对联是:“雁塔呈祥昭日月,龙门瑞启震风雷。”二至七层则每层二面有门,余四面为壸门。塔檐砌砖仿瓦件,是雁塔最有特色者。塔梯原为穿心壁绕平座式,盘旋而登顶层,但平座浅窄无栏杆。1986年维修时恢复木楼板,增加塔膛内木楼梯。1984年新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井桥
  清广州石井桥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道。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东西向,长68米、宽3.8米,为6墩的梁式石桥。桥的两旁有石栏。桥的两端原来各建一亭,亭为歇山顶,绿琉璃瓦盖。桥两头有“道光岁次辛卯”纪年石刻;两侧还有“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一副石刻对联。此桥至今尚保存完好。它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咸丰六年九月(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船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战争。次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于十二月十三日(1858年1月27日)攻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柏贵等官员投降,英法联军组成“三人委员会”对广州实行控制,清官府成了地方…[详细]
新坡村广济桥
  清湛江广济桥位于湛江市湖光镇新坡村。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当时雷州官道桥梁之一,有碑记建桥缘起。为19孔柱梁式石桥,又称“十九孔桥”。桥长41.80米、宽1.30米。主柱、辅柱、横梁相互穿插榫合,组成框架承托桥面。桥面共19段,每段均用玄武岩石板5条并排组成,两侧石条凿槽勾连,各石条又有榫铆与横托石梁上下相连,成一整体,结构科学,经久耐用,为湛江现存最完好之古石桥。1986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