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丰顺红四军军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丰顺县龙岗乡马图村见龙居。原是饶姓住宅。建于清末。为三进二横四合院式布局的围屋,砖木构筑,占地面积714平方米。1929年10月28日,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从闽西经梅县进入丰顺,开辟革命根据地。军部设在马图村,朱德军长住在见龙居,政治部设在行震楼。红军在此驻札了三天两夜。离开该村时,留下战士110多名,长枪100支,机关枪2挺,追击炮1门,军马20头,帮助当地发展工农武装。后东江特委把这些人员补充了30多名政治干部编成一个特务连,归当地红军领导。现旧址墙壁上仍留有红四军写下的标语。1983年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恩平博物馆(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
  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俗称大钟楼,位于恩城街道办事处西门居委会沿江西路。建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用作恩平县公立图书馆,后曾用作武装部办公室,2003年用作恩平市博物馆办公楼。坐北向南,砖混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总长18.1米,总宽18.54,米,建筑占地面积335.57平方米,楼高18.34米,共3层。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恩平市博物馆是一所国有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恩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座落于恩平市沿江路8号。恩平博物馆于1984年6月正式设立,原馆址建在恩平鳌峰山顶。在1998年6月特大水灾导致位于鳌峰山顶的馆舍成为危房后,博物馆曾两度搬…[详细]
崇益堂
  崇益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2年10月20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序号93)。崇益堂位于始兴县太平镇瑶村上邓自然村东面。邓纯杰、邓纯周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地处墨江盆地腹部,墨江北畔,北靠南蛇岭南麓。绿韵缠绵。坐西北向东南。总体长方形,由主厅-民宅-围-围墙连成回字构造,东北角开拱门。面阔39.6米,进深27.1米,占地面积1073.16平方米。正面为二面坡悬山顶建筑,红砂岩砌框,配二只圆窗的中门通祖堂,天井两面各竖二根白圆柱,顶饰半开莲花。厅高7.1米。罗马柱,卷云斜撑,花鸟山水泥塑。方门与二面坡硬山顶面厅-房…[详细]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
  仁居红四军第一纵队革命旧址(含红四军纵队司令部旧址、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红四军纵队后勤处旧址、老东门街红军标语)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坐落于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真理的地方——仁居镇东较场,该纪念园是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为主题的纪念园,规划面积200多亩,包括展馆区、纪念塔区、纪念亭区、休闲区4个主要功能区。记者在红四军纪念馆看到,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反映了平远革命历史。在红军纪念馆,讲解员陈丽芳指着红军标语墙告诉记者,红四军在平远期间,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在大街小巷书写宣传标语,平远也是广东省红军…[详细]
贵庐(张发奎故居)
  贵庐,就是张发奎故居(包含贵庐、竹溪桥、向华泉),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村民委员会张屋自然村。旧居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面阔19.437米、进深19.66米、二层高9.276米。门楣“贵庐”,砖瓦木构筑。由厅堂、住房、厨房、饭厅、花园等组成,中西结合颇具特色。贵庐是张发奎的故居,他在这里生活了15年。张发奎祖辈务农,父名居之,字竹溪,充县衙小吏。张发奎8岁入私塾,光绪三十三年就读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夏,张发奎与同学李君外出游泳,李不慎溺死,张发奎惧牵连出走广州,先当学徒习染织,后从军当兵。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详细]
朱家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广东省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紫阳书院屹立在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河滩南畔,是当地较大宗祠。此书院于20世纪40年代初建,50年代改为朱氏宗祠。坐南向北,俯视涓流潺潺的辽水,背倚苍翠如黛的仙人顶。据说,“紫阳”为“朱子之学”,大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曾在皖紫阳山苦读,后朱熹将其作“听事堂”,称“紫阳书堂”,朱氏以此为书院名,旨在倡导先祖学道。祠堂长约30米、宽15米、面积1716平方米,巍峨耸立。主建筑拴在祠内中轴线上,分前楼—中厅—上房,两侧为厢房、套间,上下二层,共34间。前楼二层墙脊弧形拱翘,逐层递减,且面饰浮雕,两边雕蛟龙。正脊浪纹曲线绕成,自然流畅。角翘飞禽,气势非凡。墙顶牙纹,方…[详细]
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
  三罗民众抗日指挥部旧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北区社区居委会道前街。原为彭家祠,清末民初建筑,坐西南向东北,面阔32.3米,进深33.7米,面积1088平方米,广三路,纵三进。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两登带巷,边路正立面有两个高大镬耳山墙,中路前两进有四个镬耳封火山墙,第三进,两层,两侧有镬耳封火山墙。前门三级台阶、麻石梁柱、平袱4步架梁、外凹肚门。登带巷有三个搭洒,门厅三开间二进深,四石柱,11架梁,中厅三开间三进深,梁架被天花板屏蔽。前有6檩卷棚顶檐廊,东厢有议事厅,三开间三进深,前为四柱卷棚顶檐廊,中平袱7架梁延接后墙,其余为厢房,登带巷有三个长天井。第三进开横门,前有天井…[详细]
长岗坡渡槽
  长岗坡渡槽位于罗定市罗平镇,距镇中心约1里路,有“广东红旗渠”之称,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誉。渡槽起点位于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终点位于双莲村天堂顶,全长5200米。渡槽自南向北横亘大片农田之上,于天堂顶通过隧道引入金银河水库,渡槽东西两侧分布村落,渡槽管理所建于天堂顶半山,自罗平镇沿村路穿过双莲村可抵达渡槽管理所。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水利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引水灌溉就成为一项突出的民生工程。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就…[详细]
红梨渡槽
  红梨渡槽位于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红梨村民委员塘梨坑村旁。是尖背水库西干渠配套灌溉设施,1979年动工兴建、1981年竣工通水。渡槽长1000米,宽1.85米,最大跨度63.2米、最高高度22.2米,以钢筋混凝土修筑,采用梁式和拱式结构。灌溉着安水、高水、马市等村300多公顷农田。是始兴县最大的引水渡槽,现仍为当地农田输送甘泉,保证粮食的稳产高产。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