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韦家墓群
  韦家墓群系汉至现代的韦氏家族墓地。位于曲阜市董庄乡东韦家庄水库南岸。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300米。原有墓葬1000余座,墓碑100余块,松柏杨各种树木500余株。1966-1967年,树被伐光,碑毁殆尽。1978年为修水库,取土筑坝,墓区夷为平地。(1)位置:曲阜市石门山镇韦家庄村。 (2)保护范围:以坝体西南角(35°46′01″N、117°03′44″E)为基点,向东300米,向南150米,向西150米,向北150米。 (3)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外延伸50米。…[详细]
防山墓群
  时代:周、汉防山墓群位于曲阜城东8公里、防山西麓。墓群分布在东西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山丘上,原有坟冢22座,现仅存10座。封土最大的一座东西为71米,南北达75米,斜面高40米。最小的径lO米,斜高4米。墓前无碑,亦未经发掘。据已暴露的墓葬可知,墓室均依山势直凿穿石而下,前有墓道,上为封土,多为夯筑。从采集到的鼎、豆、盘等陶器残片和几何花纹方砖判断,为东周至汉代的墓葬。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德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
  朱德总司令召开军事会议会址位于曲阜孔林内祭祀孔子的享殿前。1950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朱德总司令在享殿前召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朱总司令作了抗美援朝动员报告。会后不久,第九兵团即赴朝参战,战绩显赫。此次会议是建国后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 为此, 孔林享殿因之染上了革命的色彩,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7年12月22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其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位置:曲阜市孔林享殿前。 (2)保护范围:纳入孔林保护范围。 (3)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孔林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安丘王墓群
  安丘王墓群系明代早期郡王墓地。位于曲阜市吴村镇九仙山王林村后,有墓葬3座:一座为圆丘形封土,直径80米,斜面高35米,俗称“钓鱼台”;一座东西宽24米,南北长40米,斜面高度20米;一座于1958年夷为平地,墓室下塌,发现砖砌券形墓室,出土一合圹志铭,盖铭日:“鲁府安丘王镇国将军圹志铭”,据底铭,知墓主为第三代安丘王朱当遂,成化十二年(1476年)袭封郡王爵位。考《明史·诸王世表》,第二代鲁王朱肇辉第四庶子朱泰宁于宣德十年(1515年)封为安丘王,传八世,至天启间除封。…[详细]
姜村古墓
  姜村古墓位于曲阜市小雪镇姜家村西北。此处原有墓冢14座,13座已夷为平地,仅存此墓。锥形封土,南北长105米,东西宽97米,锥坡斜面高度55米,经夯实,夯层分明。未经发掘,墓室结构不详,仅从暴露出的陶片、砖瓦等断为汉代墓葬。…[详细]
孟母林墓群
  孟母林是孟子父母的合葬地。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的凫村。后人以为孟子成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孟母三迁教子之功,故林地称“孟母林”,孟子死后,其后世子孙亦结冢葬于此地。孟母林墓群位于曲阜市小雪镇凫村,系孟子母亲及孟氏后裔的家族墓地。1985年修建林墙,享殿三间、大门三间。1996年,孟母林神道树立两根望天吼石柱;104国道旁建孟母牌坊1座。现孟母林内有各种树木12844株,宋、元、明、清碑碣数百块,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人造园林。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孟母林墓群是埋葬亚圣孟子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园,林内文物众多,古树参天,占地面积700余亩,是一座仅次于孔林的墓地。两千多年来,孟氏族人葬…[详细]
明鲁惠、恭、端王墓
  明鲁惠、恭、端王墓 明鲁惠王、鲁端王、鲁恭王墓,旧称三王墓,在泗水县圣水峪乡二岐山下的皇城村后。西南与尼山为邻,南与盗母山相望,东为颜母山,四山环绕,群峰相拱,而以二岐山为最。境内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十分壮观,别具气象。三王墓中,惠王墓居东,端王墓居中,西为恭王墓。三墓约呈馒头形。而以恭王墓为最大。封土高3米,长宽各约4米。该墓营建在由九块长方形梯田连成的所谓“九级台阶”上,处于二岐山下的中央部位。墓的周围原建有陵园,墓前亦有享堂和建筑物。现尚能找到柱础石及琉璃瓦残片。“九级台阶”下便是一条南北大道,墓前约一里左右,现存有陵园门址,长6米,宽3米,高约1米,用石灰石垒砌,并有大量石灰及砂子…[详细]
微山岛古墓群
  微山岛古墓位于微山岛西部,有微子墓和张良墓及小型汉墓群。微子墓封土高10米,底径70米,墓前有明、清碑4块,墓主微子是殷纣王的庶兄,“微”是他的封国,死后葬于微山。微山岛古墓群含殷微子墓、张良墓、目夷君墓、墓前村汉墓群、万庄汉墓群。张良墓位于墓前村北,封土高15米,直径100米,墓前有清康熙二年石碑一块,上 书--“汉留侯张良墓”,微山是张良的封地,死后葬于微山,汉代原有建筑物及汉碑早年损坏。附近汉墓众多,近十几年来,已发掘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现仍有大批汉墓暴露在外。…[详细]
水牛山摩崖石刻
  汶上水牛山摩崖石刻位于汶上县白石镇小楼村东南约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侧。摩崖刻字处为一长方形磨光石面,长2米,宽1.5米,隶书6行,共计52字。“舍利佛汝问云何名佛云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观佛”。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与泰山经石峪,铁山摩崖石刻风格相近。据《金百学》记载:“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经之有石刻……始于高齐,宇文周时。”审其格数,应与经石峪摩崖刻字的时间相同,水牛山摩崖当为北齐人所刻。水牛山摩崖刻石以隶为主,间有楷、篆、行书,书法俊逸,雄健浑厚,古朴拙厚,方圆兼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近年来,国内外书法家到水牛山…[详细]
济宁太子灵踪塔(汶上砖塔)
  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公元1112年),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高45.5米,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塔顶呈葫芦莲花形,底层东、西、南三面各彻有佛龛,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上刻簿片方升,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金光耀灼,在当地有“黄金塔”之美称。汶上历史悠久,古太子灵踪塔原称宝相寺塔,因宝相寺而得名。宝相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昭寺,占地25亩,北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因年久失修,毁于1946年。1993年汶上县葺修该塔时,在塔的地宫内发现佛舍利、捧真身菩萨、银菩萨等141件稀世文物,始知此塔名为“太子灵踪塔”。之后,汶上县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