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
五峰园
  五峰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众多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园林之一。五峰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耸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岩洞等景。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该园屡易其主,惜抗日战争前后既散为民居,年久失修,现已荒芜,建筑坍,水池填塞,古树枯死,二座石峰倒地。1983年曾对峰石进行过保护性维修加固。2002年10月22日,五峰园…[详细]
涵村店铺
  涵村店铺位于村中街上。店铺面阔3间,宽10.28米,进深七桁带前后廊7.08米。硬山搏风造,板瓦顶,柱圆作,柱头有覆盆形卷杀,无坐斗。檐柱系梓木,础为青石提灯形,金柱楠木质,径28厘米,高3.45米,木质柱础。山柱均落地,柱础木质。梁系银杏木,扁作、月形、刻纹。五架梁镶嵌在步柱槽中,下置垫、丁头拱。五架梁上施斗拱,垫荷叶墩,承支三架梁。山架梁上施方童柱、斗拱,以承脊桁。童柱四角刻有花瓣纹,鹰嘴作圆弧形刻卷草图案,山间饰不透雕的山雾云。金、檐柱之间,有扁薄月形步梁连接。山柱间亦以单步月梁、枋子相攀连。梁、斗上均搁置桁檩,间嵌水浪儿形式的替木或托桁枋,附以方椽,组成了整个梁架结构。铺面往里缩进一架…[详细]
王锡爵故居及赵孟頫书法碑
  王锡爵故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现存门屋(俗称“太师第门楼”)与王氏宗祠三进,门楼面阔五间,门厅左右为上下二层,这种门楼的式样在江浙一带是绝无仅有的。该建筑为明代万历首辅王锡爵的府邸。王锡爵(1534—1601),字元驭,太仓人,是明代万历朝较有影响的相国。王氏一门英才辈出,王锡爵曾孙王掞在清康熙年间亦官至大学士,人称“祖孙宰相”、“两世鼎甲”;王锡爵之孙王时敏、王时敏之孙王原祁是名闻海内外的娄东画派“四王”中的代表人物。此建筑也是“四王”领袖和娄东画派创始人的出生地。因此该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故居还内设有太仓历代碑廊,保存有元代赵孟頫书法石刻。2002年10月22日,王锡爵…[详细]
兴化城墙
  兴化城墙初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为土城,元末坍塌。明朝洪武五年(1372)用砖重建,内外环水为濠。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因抗倭需要加高至11米,外昂内卑,底宽13米。重立四门崇四楼,东为启元门、观海楼;南为文明门、怀薰楼;西为威武门、见山楼;北为肇魁门、仰宸楼。又辟东南西北四门水关与城内市河相通,城墙上设窝棚哨所20处。历经南宋抗击蒙古,元末张士诚起义,明末“三王”起义(新昌王抗清),以及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收复兴化城等战火,城墙斑驳残败。1958年,经省政府批准,主体基本拆除。现仅存东岳庙北侧和东营街东侧两部分。1986年,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江苏省人民…[详细]
仪征天宁寺塔
  仪征天宁寺塔天宁寺塔位于仪征市真州镇天宁社区工农南路近水楼台北苑以西。天宁寺塔原位于天宁寺内,今寺已不存。天宁寺塔始建于唐景龙三年(709年),南宋初年寺塔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是一座集宗教、文风、导航多功能于一体的古建筑。塔为七层八面砖身木檐楼阁式塔,逐层渐收,内部为正四方形,塔高42.23米,塔身占地面积54平方米,底层附阶占地面积371.58平方米,建筑面积383.08平方米。清光绪三年(1877年)遭寺内炊火之灾,塔刹、腰檐、外廊、平座等被毁,仅存塔身。天宁寺塔是仪征一座标志性的古建筑,塔室内有几层抹角底部采用先进的扁铁过梁技术,在江苏境内古塔中属首次发现,错层相对…[详细]
牛首山弘觉寺塔
  南京宏觉寺塔是南京现存最雄伟的砖制仿木结构楼阁式古塔,登临塔上,南郊风光一鉴无余。宏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南坡,始建于唐大历九年(774年),相传是唐代宗李豫为“感梦而筑”,后毁,现塔身是明初重建。宏觉寺塔高30多米,7级8面,每面有壶门一座,小窗两扇,雕木飞檐,造型典雅,风格古朴。1956年曾在塔底层盖石下发现鎏金-佛塔和金卧佛及青花瓷罐等物。在塔的第3至第7层,有70多条题记,最早的是明正统五年(1440年)题。化塔历经兵燹,明代重修,现塔身基本完好,下部已有10多米埋人土中,为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2002年10月22日,牛首山弘觉寺塔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乐桥
  长乐桥横卧在二干河上,向西可登卧龙山。现存石桥仍保留了宋桥的风格。桥长36米、宽3.7米,为一座3孔石拱桥,由座石和青石分节并列砌法砌成。桥上原有石栏板,现无存。该桥是溧水古驿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现桥体保存完好。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宋代,溧水县城向北到句容境内就有一条古道,至少在宋代,长乐桥就已经建成。宋代景定年间编订的《建康志》上就有这座桥的记载。从桥的构造上看,它采用的是“分级并立”建造法,就是将整块条石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垒上去,中间并无横梁。这样建成的石拱桥在全国目前也很少见。因为长期担任交通功能,长乐桥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重修。明代归政乡人刘济、刘政出资重修长乐桥,并在桥头留下重修碑记…[详细]
古蒲塘桥
  古蒲塘桥蒲塘桥,位于溧水县蒲塘镇南,是溧水县现存的最大的一座古桥。据县志记载,蒲塘河又名老新桥河,经石臼湖通扬子江,逶迤不竭。旧有蒲塘桥,为溧水至宣城驿路上的大桥,南宋末桥废。官府在此设蒲塘渡,有司以丁夫操舟济人。元兵渡江后,此渡口一度停办。元代皇庆元年(1312)溧水州同知倪显,教授陈瑞究复设蒲塘渡。但“春夏水湍激,秋冬水落,旁石峻险,辄坏舟。行者于是乎告艰矣”。“弘治间(元公1488─1505年)巡撤侣公道经之,命有司劝邑之富民并力复桥,未果。”其后,邑民赵琪兄弟请独自建桥。“逐捐所积蓄购石募工匠……所费无虑三千金,皆出自己囊,无一毫取诸他。”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于…[详细]
永寿寺塔
  永寿寺塔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一座风水宝塔。永寿寺塔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二月开始建塔,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十二月落成。原名永昌,后敕永寿寺塔。清代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永寿寺内有僧众近百人,成为溧水县城内第一大刹。永寿寺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高32.5米。塔座落在高约一米的白石须弥座上,塔座每边长3.2米中有束腰。该塔从下向上逐层收小,造型非常优美。塔室平面呈四方形,各层之间相错砌置。第一层东南西北四面辟门,另四面亦有装饰性假门。每门两侧各有一对砖雕金刚,共十六块。二层以上每层亦设有四面,各层间门向变换设置。塔重点装饰底层外壁及石座部分,而塔…[详细]
惠山镇祠堂
  惠山祠堂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区的西部,东临京杭大运河,西依惠山寺,祠堂群核心分布区面积0.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03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着祠堂建筑4.7万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118处祠堂建筑及一些明确的祠堂遗址。祠堂群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所罕见。祠堂群依托太湖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要的名山胜地,惠山祠堂群内有江南名刹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和古典园林寄畅园。清代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