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
白集汉画像石墓
  白集汉画像石墓为徐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东汉祠画像石墓,而且祠堂与墓室均刻有画像。墓葬规模较大,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刻技法精湛、高超,对研究汉代的社会制度,特别是探讨徐州地区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该墓采用了平地起坟的建造方法,上有较大的封土堆,墓葬整体结构由祠堂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分为前、中、后室,中室附有左右耳室,后室呈长方形,并由石板隔开,为夫妻合葬放置器具的地方。整个墓室为叠涩式封顶。该墓画像分别雕刻于祠堂及前、中、后室。画面内容十分丰富,其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神话传说、仙境祥瑞、历史故事等诸多方面。如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拜谒飨宴、博局对奕、舞乐百戏等…[详细]
仙鹤观六朝墓地
  时代:三国、晋、南北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峰之下(峰巅旧有仙鹤观),今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竹园餐厅西侧,为东晋时名臣高嵩家族墓,墓共三座,均为砖室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顶部分“凸”字形穹窿顶和“凸”字形券顶两种,其中编号M2的一座墓主为高嵩及夫人谢氏,分别葬于泰和元年(366)和永和十二年(356)。该墓由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主持发掘于1998年6~8月、9~12月,出土文物以玉器和金银器为主,为截止2013年中国国内发现的墓葬形制最完整,出土玉器、金银器最多的东晋贵族墓葬,并入选1998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详细]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象山王氏墓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象山王氏墓地为东晋尚书、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葬群。已发掘的王氏族葬区达5万平方米以上。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发掘了7座,除2号墓系南朝墓外,其余均为东晋墓。据墓志,1号墓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王兴之夫妇墓,王兴之卒于咸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于永和四年(348)。3号墓是王彬的长女-虎,升平三年(359)卒。5号墓是王兴之的元子王闽之,升平二年卒。6号墓是王彬的继室夫人夏金虎,太元十七年(392)卒。据王兴之和-虎墓志,确知王彬应葬于两者之间,但墓早已破坏。王彬官至尚书、左仆射,年五十九卒。死后赠特…[详细]
秦观墓
  秦观墓位于无锡市惠山二茅峰南麓,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时其子秦湛任常州通判,将秦观棺柩从高邮迁葬于此。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历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卒后被追赠为龙图阁直学士。工词,其作品平易含蓄,淡雅轻柔,凄婉纤弱,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墓地背依惠山,面对东大池,林木荫翳,环境清幽。墓冢建于石岩下,石岩上及两侧原建有近方形的石砌罗城,正南门外有踏步1O余级,其下为一平坛,内设拜坛。正中有踏步5级,两侧黄石护墙。墓上原有一亭。亭中有赠碑、诗石,碑上刻南宋建炎四年(1130)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的诰…[详细]
合剌普华墓
  此墓主人合剌普华是元代著名回鹘民族官吏。该墓为内地罕见的古代少数民族官吏大型墓葬,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墓志铭及志盖均出自元代名人之手,但原墓早年被毁,今存墓前直立文武官石像各两对,武官身披盔甲,手握长剑;文官身穿朝服,手持朝笏。还有卧伏成对石兽、石羊、石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文化局与沙涨村民合资3万余元重建“尚书亭”,有效保护了合剌普华墓志铭及志盖。…[详细]
将军山明功臣墓地
  700多年前,明王朝的开国将军沐英死后葬在南京之南,由三山环卫,背靠山脊,面向一片碧绿的湖水。他的历代子孙多封王公,都葬在这里,此地就被叫做“将军山”。将军山原名观音山,因明代归葬开国大将朱沐英及其后代子孙灵柩,形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沐氏家族墓葬群,后更名为将军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这里先后发现了沐英、沐晟、沐昌祚、沐睿四座墓葬,仅沐英墓被保存下来,于1982年公布为江宁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沐英墓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更名为“将军山明代功臣墓”。2002年10月22日,将军山明功臣墓地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瑛墓
  1440年,明成祖(朱棣,1360─1424)四女咸宁公主朱智明卒于此地,翌年葬于溧水团山。朱智明的丈夫宋瑛大将于1449年抗击瓦刺入侵时在山西大同战死,1454年与咸宁公主合葬于此。宋瑛墓凿山石为坑,再用砖石彻成,全长14米,最宽处6.1米,总面积54平方米,墓内分甬道、前室、及左、右、后室,全部为砖彻卷顶,方砖铺地,前室与左右后室均有双开石门。甬道内有宋瑛与咸宁公主两方墓志。左右后室有棺墩,三面均有壁龛,互相之间还有通道,随葬品有玉带、金戒指等。明宋瑛墓在型制规模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方面远次于明皇陵,与南京的南朝古墓相比,其建墓时代也晚得多。但是,明宋瑛墓仍具有代表意义,而且保存完好,古墓所在…[详细]
郑和墓(郑和文化园)
  郑和墓(郑和文化园)位于风景优美、著名佛教圣地的牛首山麓,现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周村境内,墓之小山,当地村民称之“回回山”,称墓为“马回回墓”。1981年,南京市文管会与江宁县文教局到“回回山”杂草丛生的地方进行实地勘查,发现该墓墓园宏伟,坟圹呈马蹄形,土质墓包呈长方形。据当地群众反映,这里原有郑和墓碑,还有石刻等建筑,50年代时被毁。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江宁文教局在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的指导下,将郑和墓修缮一新。修缮后的郑和墓,完全保持回族及穆斯林葬仪的习俗、规格和风貌,选用青质石料砌成墓园及墓盖石,后墙上镌刻“郑和之墓”四个大字。从墓道入口有二十八级台阶,象征郑和航海28年;…[详细]
段玉裁墓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金坛人,清代乾嘉学派中著名训诂学家,一生著述多达数百卷,所作《说文解字注》,为祖国语言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其墓在金坛县花山乡大坝头村边,历年荒芜,墓冢堙没。1985年拨款重修,墓区四周砌筑青砖护墙,东西宽22米,南北进深12米,院门石柱题为“砚田乐事千秋业,铁骨家风七品官”。门前石阶九层,连接一条通道上下出入。墓区正中为段玉裁墓,碑文曰:“清故段茂堂公夫妇墓”,东侧为段母墓,西侧为金坛县人民政府和中国训诂学会新立重修墓碑记。墓区背倚茅山,环境清幽。2002年10月22日,段玉裁墓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阎尔梅(古古)墓
  阎尔梅(1603-1679),号古古,徐州市沛县人,诗人,抗清民族英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大规模的抗清战斗即将爆发。阎尔梅在淮安拉起七千人的抗清义军,日夜教习武术。徐州人万寿祺也在松江起兵,但不久这两支义军便告失败。此时,明朝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史可法督师扬州,阎尔梅遂南下投奔史可法,作其幕僚,劝史可法联合鲁豫边境的榆园军抗清,渡河收复山东,但史可法不听;阎尔梅又劝史可法西征,收复河南,又不听;再劝占据徐州,以图河北,他还是不听。阎尔梅非常失望。史可法的决策是死守扬州,但不久扬州失守。阎尔梅几经辗转回到北方,参加了山东的榆园农民军。榆园军是好几支抗清武装的合称,活动在山东省西南部的曹州森林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