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
南京大华大戏院旧址
  南京大华大戏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67号,地处新街口南端,是南京建造最早的戏院之一,规模、设施均居民国南京之首。大华大戏院与世界大戏院(后改称延安剧场)、首都大戏院(后改称解放电影院)、新都大戏院(后改称胜利电影院)并称为民国南京四大影院。大华大戏院始建于1935年,由美籍华人、大华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司徒英铨筹资,基泰工程杨廷宝设计,上海建华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36年5月29日建成开业,拥有1768个软席座位,以及冷暖气设备等,成为当时南京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南京沦陷后为日伪合办的中华电影公司经营,1945年后为国民政府接管,20世纪50年代末,经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批…[详细]
中国国货银行旧址
  中国国货银行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路19号(原为中山路9号)。现为南京市邮局新街口支局。中国国货银行是孔祥熙、宋子文所创设,系官商合办的银行。它与中国通商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合称为“小四行”。它除了经营存款、放款、汇兑、信托等商业银行业务外,还兼营投资事业。该银行建筑始建于1934年,1935年4月开工,1936年元月竣工。大楼共六层,另有地下室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连同其附属建筑在内,总建筑面积4022平方米。它是当时南京最高的建筑。中国国货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成立于1929年11月1日。1930年12月1日在南京设立支行。次年7月改为南京分行…[详细]
莫愁路基督教堂
  莫愁路基督教堂,原名“汉中堂”,是南京市基督教会最早的一座礼拜堂。现属于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优秀民国建筑。其前身是北美长老会于1882年建立的“四根杆子礼拜堂”(1888年建成“耶稣会堂”)。1934年,因道路拓宽成莫愁路,礼拜堂被拆除。此后,教会自筹黄金1100两,另建新堂,取名“汉中堂”。由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之弟陈裕华长老设计,由冯玉祥将军题写房角石“因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稣基督”。汉中堂于1936年8月4日破土动工,历时六年竣工,于1942年10月16日举行献堂典礼。建堂后由鲍忠牧师负责。1958年汉中堂更名为莫愁路堂。莫愁路堂坐东朝西,是一座典型的英式建筑,总建筑面积为1800…[详细]
范鸿仙墓
  范鸿仙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园东蚂腰东坡处。原墓的规模很大,有牌坊、墓道、祭堂、碑亭等,抗战中被严重毁坏,范鸿仙墓在十年--中又被彻底毁坏。1972年10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着手修复范鸿仙墓。同时,将范夫人、老同盟会员李真如的遗骨由汤山坟头移来合葬。范鸿仙,名启光,字鸿仙,188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08年春,范鸿仙离家赴上海投身革命运动,并加入同盟会,与章炳麟、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等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范任主笔,他以“孤鸿”为笔名,经常撰文鼓吹革命,提倡共和,揭露清王朝的黑暗腐败,被中外反动派视为眼中钉。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时,范鸿仙亲自到芜湖,发…[详细]
国际联欢社旧址
  国际联欢社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59号(原中山北路671号)。国际联欢社又称国际联谊社,成立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是中华民国旨在联络国际情感的团体,隶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原址在三牌楼将军庙。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6月,由外交部具文呈请国民政府拨款,在三步两桥附近(中山北路671号),沿街购地约11365平方米,用于建造国际联欢社办公处所。该处建筑交由基泰工程司梁衍设计,裕信营造厂承建,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建成,建筑面积4029平方米。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又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设计,华业营造厂承建另1幢二层楼,以及原有餐厅和客房内部装修等工程项目,新增建筑面积110…[详细]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云岭56-1号。这里最初为馆舍,后升格为大使馆。抗战期间,使馆被迫关闭,1946年1月,法国政府任命梅里霭为特命全权大使,17日来到高云岭的大使馆就职。现在的法国大使馆旧址看上去境况不佳,因为一层的建筑被改建的十分严重,一层和院落已被后来附加的水泥房覆盖了,几乎看不出当年使馆的风采,馆外有文物保护碑。…[详细]
云台山抗日石刻群
  云台山抗日石刻群(省级)简介: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一带,共有万寿山、飞来石、东陬山、围屏山、东磊、鹿场、徒然洞7处抗日石刻。石刻群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守军在连云港保卫战中的悲壮历史。有“保我山河”、“保卫疆土、复兴中华”、“人心不死,国必不亡”、“云台山上雾茫茫,此是抗日大战场。百日争夺暂归去,可恨倭儿未斩光”等石刻,并有题记。其中南城东山摩崖题刻的时间、人物、姓名镌刻十分清晰,是一处珍贵的以爱国主义为题的生动教材。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①万寿山抗日石刻:以石刻为基点向东延伸至100米处;南至宿城水库;西至仙人屋石刻;北至万寿山山顶。②飞来石抗日石刻:南…[详细]
汪精卫公馆旧址
  汪精卫旧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38号。该建筑建于1938年,西方现代建筑风格。该房产原为褚民谊官邸,1940年汪精卫搬迁至此,1944年汪精卫病死之后,由国民党战地服务团接受。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张群,因此距西康路33号当时美国大使馆仅数步之遥,于是即把此处改为美军军官俱乐部。褚民谊(1884-1946)著名业余昆曲家、国民党元老、日伪汉奸。汪兆铭(1883-1944),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精卫”呼,籍江西婺源。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亲日派首领。1922~1923年,孙中山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汪精卫--员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汪精卫…[详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西距宁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阳市区20公里,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新四军江南部队的指挥机构。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已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第1、第2支队。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指挥部辖第2团、新6团、第4团、挺进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4万余人。11月14日,第4团团部及2营组成为苏皖支队,渡江北…[详细]
苏北抗大九分校旧址
  东南中学四合院是抗大九分校旧址。该校前身为清末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20年所建的垦牧高等小学,简称垦牧校。抗日战争爆发,南通沦陷后,为了坚持抗日教育,通州师范学校(即今南通师范)于1938年8月迁于此,又称“通师侨校”。1942年2月,粟裕率新四军一师师部进驻海复,教导大队便驻扎在四合院。粟裕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反“扫荡”、反“清剿”斗争,开辟、建设、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1942年5月,抗大九分校在四合院成立,粟裕师长亲自担任校长,刘季平担任副校长,张日清担任教育长,谢云晖担任政治部主任。学校设军事队、政治队、参谋训练队、青年学生队、地方武装队、电台训练队、会计培训队等7个队,另附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