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7月,广州市公布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城门瓮城遗址
  广州西城门瓮城遗址位于中山路与人民中路交界点的西南侧,是迄今发现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唯一城楼基址。瓮城遗址是在1996年配合城市基建工程时被发现的,瓮城平面呈“H”形,南北长50余米,东西宽18米。1996年及1998年文物部门先后两次对瓮城遗址南段进行发掘,清理出残存的“L”形基址。1999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方炮台遗址
  四方炮台原名永康炮台,在广州城北越秀山蟠龙岗顶。顺治十年(1653年)建,是-战争的重要遗迹之一。因炮台呈四方形,故俗称“四方炮台”。炮台长宽约48、高7米。分外台和子台,设有大小炮22门,其中外台配炮13门,台中的子台配炮9门,是广州城防的更要据点。-战争爆发后,因清政府-无能,炮台被英国侵略军占据,并在此设英军司令部。广州北郊三元里等乡人民同仇敌忾,挥戈御侮,于1841年5月30日引四方炮台之敌至牛栏岗以围歼,翌日数万群众复包围四方饱包,准备全歼敌人。由于广州知府余保纯等投降派因侵略者的请求而向武装群众施加压力,英军才得以解围,逃离四方炮台并退出广州。四方炮台收复后,即进行了修复。第二次-…[详细]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
  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沙头村银平路龟岗东麓。1993年开始对墓地进行钻探和发掘。在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山麓范围内,发现东汉砖室墓22座,对其中的12座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品近500件。此墓群的年代属东汉晚期,墓主应属当时有一定身份的富户或官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99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番禺沙头东汉墓群。东汉墓群墓葬构筑形式多样,其中单穹窿顶的有“中”字形、“十”字形、“凸”字形、“T”字形,双穹窿顶的有“串”字形、“土”字形等,大部分墓都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壁龛等组成。以现在保存较好、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为…[详细]
霍韬墓
  霍韬墓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九如乡后龙山(又称南香山),土名“猪胆挂肝”。墓南向。坟面用山石外包灰沙三合土板筑。依山而建,由上而下共分五级,逐级降低,分级扩展。最上为坟头,由3米的板筑墙绕成圆筒形,深7.4米、宽6.4米。正中靠后有一座3米高的碑塔,用红色砂岩石砌成,八角五层,底层1.2米、边长1.1米,以上逐层收分,到第五层为一整石凿成的宝珠,直径0.24米。碑塔正面嵌“奉天诰命”大碑(1.5米×0.7米),是嘉靖皇帝御撰嘉奖霍韬及其夫人的祭文。第二级平台低0.7米、宽11.7米,左右两墓手(挂榜)及墙上各嵌一石碑,左边的已毁,右边的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方献夫所撰《明礼部尚书谥文敏渭厓霍公…[详细]
许氏黄太淑人墓
  许氏黄太淑人墓位于白云区同和街新庄村广州南湖高尔夫球场内,年代为1845年,类别为古墓葬。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墓(后土碑、石华表)边线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详细]
湛怀德祠
  湛怀德祠位于增城区新塘镇群星乡群星村南约石街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从建筑物外墙外延5米,其余至相邻建筑外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5米。…[详细]
横沙民俗建筑群
  横沙民俗建筑群位于黄埔区横沙村横沙大街罗氏宗祠一带,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7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罗氏大宗祠和于野罗公祠东侧以池塘西边线为界,其余文物本体以相邻建筑的外墙以及现状路边线为界。朱氏大宗祠、萼辉别墅、崇德朱公祠东以崇德朱公祠东侧相邻建筑西墙一线为界,东北部从朱氏大宗祠东墙和崇德朱公祠北墙外延5米,北至朱氏大宗祠北侧相邻建筑南墙一线,南至南侧池塘北边线,西至朱氏大宗祠西侧相邻建筑东墙一线及萼辉别墅西墙边线。建设控制地带:罗氏大宗祠和于野罗公祠东侧至池塘东边线一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10米。东至大道直二横街现状路东边线一线,北至大道直街现状路…[详细]
南华西路敬和里旧民居
  南华西路敬和里旧民居位于海珠区南华西路敬和里20、22、24号,时代为清末民初。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旧址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大楼坐落于中山二路,今中山医科大学内,始建于1916年冬,竣工于1918年3月,用作创办于1909年春的私立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的新校舍及附属医院用房。此前该校在广州长堤潮音街口,租赁公理会房屋作校舍,公医院则在长堤天海楼。该校迁移到当时百子岗新校址后,现图书馆前楼为当时的校舍,现办公大楼为当时的附属医院。1924年私立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1925年6月归并广东大学改为广东大学医科,1926年广东大学医科改名为中山大学医学院,1953年8月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为华南医学院,1954年8月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到华南医学院,1956年9月改称广州医…[详细]
执信中学文物建筑
  执信中学位于执信南路152号,始创于1921年,初名私立执信中学,校址在应元路书院,1923年迁至执信南路现址。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其亲密战友、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而创办的。朱执信(1885―1920),名大符,别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光绪三十二年(1906)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他力主以革命手段推翻-的清政府,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他曾撰书简要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0宣言》,成为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先驱。1920年,朱执信为了给援闽粤军回师广东另辟一条应援战线,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进入虎门策动丘渭南反正,不幸英勇牺牲,年仅35岁。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