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湛河陈家大院
  湛河陈家大院位于平顶山市湛河区轻工路街道办事处西铁炉村。年代为。湛河陈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院位于湛河区西铁炉村中部,占地约666平方米。大院坐北朝南,属清代建筑,砖木结构。旧宅为一进三院式,大门偏东,进大门迎面是一影壁墙,左转进院,分东西厢房,都是进深三间。此院原本包括堂屋,现被一堵墙隔开,分属两家,前院归陈书珍所有。二院和前院布局大致相同。三院主房为三间三层,坐北朝南,东厢房为两间两层。一进三院的宅子原为陈氏先祖陈朴所有,整个院落只有一个门头,现有陈氏后人居住。西铁炉陈家大院对研究清代老宅大院建筑及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详细]
高皇庙
  宝丰县城北10公里石桥镇有一村名叫高皇庙。高皇庙因刘邦曾在此地驻扎而得名。从宝丰到洛阳的古道要经过高皇庙,高皇庙村北有北汝河渡口,南有黄土岭作屏障,北有北汝河作天险,西有虎狼爬岭连绵接伏牛山。出,可以掌握主动;守,可以游刃有余,退,可隐进山区,所以,该村时常成为英雄豪杰聚居之地。高皇庙旧时有寨,寨为双墙,寨高两丈余,壕沟宽三丈,深丈余,壕沟之水从北汝河引来,清水经年不断,水中鱼虾戏游,岸边杨柳依依。寨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东门“迎晖”,西门“送爽”,南门“凤村寨”,北门“望汝”,在西南隅有炮楼一座。寨内有四条大街,高皇庙、关帝庙、文昌宫、丁家祠堂、戏楼等分布其中。寨内各路英雄齐聚,风云际会不…[详细]
龙兴寺及石塔
  龙兴寺及石塔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前营乡小店头村龙兴寺自然村,明、清。因唐宋时宝丰又名龙兴县,隶属汝州,故亦称汝州龙兴寺。元延祐年之后,龙兴寺又称训狐寺,盖因寺在训狐山之故。龙兴寺寺院坐北朝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原占地约40余亩。现仅存明清时期建筑9栋,建筑依次为:敌楼、下过殿、斋堂、客堂、皇姑殿、寮房、耳房、佛爷殿、西佛殿。其中西佛殿原为华严小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总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石塔位于村西北。该塔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创建。塔为七级雕刻,高3.5米、塔基呈2.5米见方的正方形,均为青石雕刻垒砌,塔身二、五…[详细]
程庄村传统民居
  程庄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程庄村,西临贺窑村,西北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城遗址1.5公里,东临郏县李口乡,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大清同治五年(1866年)散兵土匪打家劫舍,为防匪患,全村人搬石挖壕建成一座石寨,故名为“同协寨”。现石寨已毁,寨壕仍存。程庄村的传统建筑和村落格局记录了从明代以来程庄村发展演变,经济的盛弱、文化的兴替。古建筑群由寨壕围合而成,设寨门和戏台,有护城河环绕,建筑随地形而建。民居整体为合院式,功能分区合理,主次分明,立面高大,装饰精美。建筑形式古朴典雅,各座单体错落有致,互为呼应,规划合理,保留着典型的清代院落布局和建筑特征,集中反映了该地区清代民居建筑的…[详细]
大营村传统民居
  大营镇大营村是省级传统村落。作为宝丰西部重镇,古时可是异常繁华,现在也很热闹。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商铺冠以双城各号,这是因为以前大营出过两个名人,先后在此修建府第,当地叫王寨、吴寨。王寨又叫兵部府,主人叫王之晋,明朝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吴寨又叫御书楼,位于东边,主人叫吴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进士,翰林待讲学士。真是一明一清,一武一文呀。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了。王寨遗址就是大营影剧院,现改为购物广场,吴寨改为粮所仓库,2008年后,又改为基督教堂。现存其它民居古建筑还有一部分,但保存状况均不佳。在大营南关,河边上还有一座关帝庙,曾经当作过兵工厂、学校,后来还…[详细]
窦堂孝子坊
  窦堂孝子坊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窦堂村,清代建筑,横跨于该村东西大街之上,坊为红石建造,宽8.35米,厚2.8米,占地面积23.4平方米,梁下有两块青石匾额,上块书“孝子坊”三个大字,款为“乾隆拾柒年建”,下块书“皇清钦旌孝子太学生冯赞,坊两侧自下而上为四对雄狮,横梁透雕二龙戏珠及人物图案。该坊是清郏人冯赞所建,历经民国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清代古建风格及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店村传统民居
  张店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张良故里),张良故里原属韩国城父邑(今宝丰县李庄乡)。秦灭韩置颍川郡,汉继秦改城父为父城并置县。张良故里在父城东南十里。袁宏《后汉书》载:朱宠初任颍川太守,以正月岁首宴群吏,问功曹史郑凯曰:“闻贵郡山川多产奇士,前贤往哲,可得闻乎?”凯对曰:“……留侯张良,奇谋辅世,玄筭人徽,济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潘民中所著平顶山《名胜古迹诗》选注中写道:“张良故里在父城东南十里,南依巴蜀山脉,北朝汝河河曲,左凤山,右紫云,山拱水护,物产丰富。张良去世后,子孙之一支回归故里,繁衍生息,历代不绝,唐之后名张店至今。清同治《郏县志》…[详细]
刘楼观音寺
  刘楼观音寺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六楼村,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现有明公祠三间,前檐明柱两根,红石柱础,青砖灰瓦,五脊六兽,脊饰龙云花卉图案;关爷殿三间,砖石结构;鲁祖殿三间,砖石结构,山墙为红石砌成;火神殿一间,砖石结构,红石“钱”形窗,前墙左窗下镶钟逵火帝庙施财碑记一块,康熙三十七年。佛爷殿三间,面阔三间,进深七檀,室内两根明柱,三梁起架,黄绿琉璃瓦覆顶,五脊六兽,脊饰莲花图案;佛爷殿后是观音殿一间。该寺建于清代,历经民国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清代古建风格及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
  李渡口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西北,是十三个村筑起来的寨,李渡口现存历史建筑四合院(局部)20座,有建筑60余间,主要位于中心街两侧,中心街东西长约230米,街道两侧排列着众多大小商号建筑(大多已毁),部分保存完好,现多作为民宅使用。寨内明清建筑连片成群,建筑格局以四合院为主,以两进和三进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有东西配房(楼)。红石基础,砖木结构,五脊六兽,上棚小灰瓦覆顶。古楼、古房、古窗,保存完好。沿街两侧为一层商业建筑,或是底层是商铺的二层建筑,这些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石刻、木刻、砖刻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集中反映出明清时期豫北民居的…[详细]
冢头大王庙
  冢头大王庙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南寨门外,清代建筑,座北面南,现存东、西大殿并排各三间,东、西大殿屋面相连,东大殿檐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有横枋,梁头设有斗拱,屋内前后有四根立柱,檩与牵杆之间均有一组木雕,上棚灰瓦,五脊六兽;西大殿与同东大殿相同,大殿梁、檩、横枋上都有彩绘,两殿之间有通往后院的一米宽便道。大殿前是抱厦,东西各三间,主体完好,上棚被翻修,门窗被改建,曾经做学校。抱厦前有东厢房六间,西厢房三间,砖混结构,小灰瓦覆顶。迎面有戏楼两层三间,座南面北,保存完好。西大殿西侧还有民国建筑三间。东厢房室内墙壁上有三块清代石碑,其中一块是重修大殿及庙门碑记,落款是大清乾隆拾玖年岁次甲戌季秋立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