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石寨
  东石寨年代:清座落地点:晋江市东石镇白沙村简介:东石寨,为清初郑成功整军练武之所。依山临海,平面呈长方形,现存石砌寨墙长30多米;两个寨门为清康熙十六年(1677)建,东“得胜门”,西“镇海门”;寨内有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附属文物白沙城遗址,位于东石寨对面,由“国姓城”和“虎耳港”组成。顺治十二年(1655),郑军与清兵在此激战。现尚存白沙城残墙、国姓井和饮马槽,并屡有刀、戟、炮等兵器出土。保护范围:东石寨:寨东面向外延伸25米,西面向外延伸20米,南门向外延伸10米,北面向外延伸40米;白沙城遗址:东至白沙村,西、南、北各至海。…[详细]
凌云叶氏家庙
  凌云叶氏家庙年代:清座落地点: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简介:由凌云叶氏始祖叶迅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始建,历代修葺,现保持清代中叶风貌。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80平方米。两进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厅堂面阔五间,进深八柱,15檩带前廊,抬梁式木构架。保护范围:东至孝子祠巷沟,西至路边挡土墙,北至卧牛山下挡土墙,南至埕前村路。2009年,凌云叶氏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演洪氏民居
  大演洪氏民居年代:清座落地点:南安市蓬华镇大演村简介:清嘉庆(1796~1820)至道光(1821~1850)年间,由海外谋生的洪氏族人先后回乡建造。建筑多为二进或三进,五开间,带单边或双边护厝布局,悬山或硬山式屋顶,抬梁或穿斗式木构梁,燕尾形屋脊。宅第中以“瑞义堂”、“鳌腾堂”、“福林堂”最具特色,建筑规模大,内外装饰富丽堂皇。保护范围:瑞义堂:东、西两面各至巷沟,南至埕前园地,北至围墙;鳌腾堂:东距厝18米,西至巷沟,南至巷沟,北至埕前围墙;福林堂:东、西各至围墙,南至鳌山下,北至围墙;一世祠:东至埕前农田,西至大石后,南、北各距祠5米;二世祠:东至埕前围墙,西、南、北三面至巷沟。2009…[详细]
石狮城隍庙
  石狮城隍庙石狮城隍庙相传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二年)。清朝康熙乾隆及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和扩建。民国十二年,石狮地方官绅、巨商及华侨捐款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据传石狮城隍公威灵显赫,民间有何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请城隍公去坐镇,都能获得圆满的结果。如每年初四,石狮城隍为善信指点迷津、逢凶化吉,让石狮人平安,生意兴隆。给石狮带来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石狮城隍的影响力不但启遍及闽南,而且远至台湾和水南亚。台南、高雄、新化、台中的善信几乎每年都组团来。石狮祖庙参观、谒祖。石狮城隍庙成为展现石狮侨乡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也成为促进石狮与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友好交流的一座桥梁。…[详细]
黄石文庙
  黄石文庙位于荔城区黄石镇黄石村中心小学内,唐朝为红泉宫,祀首创南洋水利的唐代福建观察使裴次元。宋代理学家、名儒林光朝于此讲学,称红泉书院,世称“红泉学派”。明代改为水南书院,后因倭乱被毁,清朝康熙年间重建。文庙坐北向南,按照孔庙规制建设,规模宏大。由大门、宿舍、泮水桥、两庑、大成殿组成。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2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斗拱为平身科用二攒,使用插拱,斗底用假皿板。前檐廊下保存清初的浮雕盘龙石柱一对。殿前铺设石板丹墀,占地68平方米,丹墀前为泮池,池上架设二墩三孔石拱桥,占地108平方米,保存完整。池前原有照壁、正学门,现已毁。庙内尚存两块高1.7米,宽0…[详细]
西坪土楼
  西坪土楼年代:清座落地点:安溪县西坪镇赤石村、平原村简介:包括聚斯楼和映宝楼。聚斯楼,生土夯筑,明末始建,建筑保持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外墙为巨形溪卵石堆砌,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通高10.2米,长31.4米,宽31.2米,墙基厚2.2米。映宝楼,生土夯筑,墙基厚2.3米。二层,计72间。院中有亭,正门石拱,上镌“映宝楼 雍正庚戌秋吉日立”;正大门前是半亩方塘,立夹杆石两对。保护范围:聚斯楼:东至土楼外茶园35米,至西35米,至南150米,北至后沟公路;映宝楼:墙基向东、西、北各延伸50米2009年,西坪土楼被福建省人民政…[详细]
新坂堂
  新坂堂年代:清座落地点: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简介:余光中旧居。清代始建,由门庭、正门、正厅、东西护厝组成。有厅堂、房间40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正立面以红砖装饰,门斗以花岗岩、辉绿岩镶嵌,屋面铺以灰瓦,正脊堆塑有动物、人物、卷草、花卉图案等。木梁枋、雀替、窗户饰有镏金浮雕。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新坂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湄洲麟山宫
  麟山宫位于湄洲镇下山村宫兜自然村麟山路185号。又称下山宫,始建明洪武七年(1274年),清道光二年重修(1822)。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27米,通进深34.4米,面积523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埕、前殿、正殿,次轴线依次为埕、前偏殿、前天井、后偏殿、后天井、宫房。前殿重檐歇山顶,内施藻井,面阔三间;正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明间抬梁减中柱结构。宫内悬挂一方道光五年福建汀漳龙道摄理台湾府事方传燧书“圣迹益彰”匾额,是闽台交流的重要佐证。麟山宫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峰宫三代祠
  文峰宫三代祠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文献居委会步行街中间,元代将宋代白湖顺济庙迁移今址,称文峰天后宫或文峰宫。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府宫兆麟在天后宫大殿右侧建“天后三代祠”。1940年又在三代祠右建一座三层的升天楼。祠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升天楼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祠中保存宋代木雕妈祖像1尊,元代石柱和清嘉庆年间(1796~1820)石碑2通。为莆田市妈祖祭典的重要场所,影响深远,也是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文峰宫三代祠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涵江江氏民居
  涵江江氏民居位于萩芦镇梅阳村新厝自然村。为清监察御史江春霖(1855-1918)之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咸丰年间(1851-1861)及光绪二十一年(1895)两次扩建。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75.5米,通进深56.47米,占地面积4400多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为二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外埕、内埕、前厅、天井、正厅、后院、后厅(述志堂)。中轴线两旁依次均为主房、小厅、耳房、小巷、护厝、天井、小巷、重护厝、天井、小巷、又重护厝,共146间房,19个天井,俗称“百廿间大厝”。整座建筑群排列紧凑,土木结构,内部空间较小,风格简约。涵江江氏民居2009年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