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卫城遗址
  老卫城是目前湘西保存较好,面积最大的土城之一,依地势走向筑土墙,图片显示了城墙的堆筑层。老司城是土著居民自治的土司所在,而老卫城是中原王朝控制土司和苗民等少数民族设置的军事设施。老卫城近长方形,面积达55万平米。这座土城依地势走向筑土墙,墙基宽10到14米,顶宽3米,残高4到10米。城壕系人工挖造,所取土均用以夯筑城墙,更提高了外墙面的高度。老卫城依地形开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分居住区、设衙署和墓葬区,“洗马池”、“跑马场”、“荷花池”分设于城内。…[详细]
高山坪古驿道
  高山坪古驿道,位于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由湖南省文物局2008年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古驿道长三十余公里,始建于明代洪武和万历年间,是朝廷与苗民冲突和苗汉融合的产物。当时朝廷为了加强对苗族地区的控制,驿道应运而生,以利于传递信息和运输军需物资。清乾隆和嘉庆年间,由于湘西地区爆发了持续十二年之久的苗民起事,驿道的军事价值对清王朝更显突出,高山坪古驿道便在此时得以拓展延伸。古驿道中途建有两个驿站,驿道在泸溪境内长度约为六十华里。据记载,这条驿道延伸至凤凰境内。“由高山坪经都歧,越三湾岭和三层坡,出永兴场,马路口到凤凰县城,共一百七十里。另一条山路由浦市上庵四里到岩边村,五里到蚂蝗溪,再五里到白溪…[详细]
保靖古军事屯堡群
  保靖古军事屯堡群地址:保靖县复兴、-、葫芦、涂乍、阳朝等乡镇时代:明~清…[详细]
羊峰古城遗址
  羊峰古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石堤镇羊峰村,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总面积1156334平方米,是目前武陵山区发现最大的古城遗址。古城坐南朝北,设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布局为衙署区、居住区、墓葬区、街道、桥梁、古井等,布局严谨,保存完整,对研究武陵山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2013年,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1943处,永顺县“羊峰古城遗址”被列入其中。…[详细]
八十垱遗址
  八十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五福村,对研究新石器早期聚落形态、水稻栽培具有重要价值。1993-1997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澧县八十垱遗址进行发掘。6次发掘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主要堆积层属新石器时代彭头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遗址可分早、中、晚3期,早期范围超过3万平方米,晚期约200平方米。中期不足3万平方米,却是遗址最兴旺时期,突出标志是聚落环壕与围墙的开挖和堆筑,这样即形成日常活动圈,南北长约300米,东西最宽处160米。壕沟上宽约4米,下宽及深约2米,围墙底宽约5米,顶宽约2米,高1~2米。估计与防护、排水有关。墙内建筑遗址有半地穴式、地面式、干栏式和台基式,内有灶坑。…[详细]
老司城遗址
  【老司城遗址】即桑植地方军民宣慰司署址,在县城北50公里荒溪、今沙塔坪乡茶盘口村官屋场,乃向姓另一支土司古城。<宋史>载:绍兴七年(1137),“湖广靖康以来,盗贼盘踞……独向思胜等5人亲号溪洞归朝,誓掌防拓,卒能保境息民,授湖广桑植等处军民宣慰使职,约束苗民,拥有上下桑植地”。向于景炎4年(1279),在澧水北源上游右岸茶盘口筑城,即老司城。袭4世至向仲山,因地处偏僻,迁署旧司城。整个古城城区分为宫殿区、衙署区和街区三部分。宫殿区面积1400多平方米,有近圆形城墙和北、西、南三门,其建筑年代初步推定为南宋。从发掘情况看,区内有南宋至明清时代历次建筑的叠压关系。衙署区居宫殿区南侧,考证其建于明…[详细]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炭河里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是南方最著名的青铜器出土地。遗址年代约为商代到西周时期。宁乡位于长江以南,却有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出土,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最大的铜铙和最大的铜瓿。炭河里遗址现存主要部分为黄材河北岸与土段溪交汇处的扇形地带,城墙西南和东北分别靠近两条河的河岸,城内保存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城外新发现保护面积为21万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达40多万平方米。1963年确认为西周遗址,分别于1973年和2001年进行小规模试掘,2003年到200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发掘了西周早期大型建筑基址、城墙遗址,清…[详细]
里耶古城
  里耶古城是酉水河上的边陲重镇,历史上被称为“楚蜀通津”。“里耶”是土家语,即开垦、耕耘土地之意,是土家族的发祥地。早在距今6000年前,里耶就有人类居住。2002年里耶战国古城的考古发现,被专家称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上最为重要的发现”,被评为“2002年全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土家语是开拓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虽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族风情,但交通的不便使其经济文化一直较为落后,是一个偏僻小镇。古城邻江而建,紧靠酉水,有夯土城墙、护城河、房屋建筑遗址、排水设施,…[详细]
丝茅岭遗址
  丝茅岭遗址所在地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友谊村。遗址地势平坦,紧靠资水,是人类理想的栖居地。在遗址附近发现有同时期的或稍晚的古文化遗址数十处,构成了古文化遗址聚落群。遗址现距资水约1.5公里,东西距沙头镇2公里。遗址自发现至今,保存完南北向水整。上世纪50年代至八十年代时期当地村民在遗址的中心部位处开了一条约4米宽,2.5米深的东西向水渠和一条约3米宽,1.5米深的渠。遗址上面的房屋尚未伤及到古遗址。遗址上面的公路、农田、蔬菜距遗址文化层有0.8-1.5米,没有对遗址造成破坏。该遗址以夹砂夹碳陶为主,胎质多呈乌黑色,陶质较硬,表皮几乎全为酱褐色,陶器胎质厚簿不匀。有夹细砂白陶和泥质白陶。纹饰主要为戳…[详细]
玉竹包遗址
  玉竹包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并于1990年5月被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沅江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益阳市沅江市茶盘洲镇玉竹包村一组的西南一块不规则的岗地上,建国初期围垦成茶盘洲农场,遗址在洞庭湖冲积平原之上,周围为1至数米深的淤积层,遗址高出周围1-2米,为一含有较多细黄沙的不规则岗地。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椭圆形。文化堆积层厚薄不一,不同部位保存状况也不一致,在周围约5-6公里范围内还发现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该遗址构成了一个遗址聚落群。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台地系河沙淤积而成。文化堆积层保存尚好,但厚薄不均。厚0.3-1米,经过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