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义兴窑
  明、清以来,铜官镇区陶瓷生产进入兴旺时期,形成了与河北唐山、山东淄博、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并称全国“五大陶都”的宏大规模。现年70岁的铜官陶瓷总公司机关退休干部刘铁柱老人,通过二十余年的搜集和研究,发现到清末民初,铜官镇古龙窑数量就多达70余座。大多以“兴旺发达”一词中的“兴”字命名。熊家塘古龙窑由义兴窑和仁兴窑组成,均系清代古窑,是铜官镇古窑群中保存最完好和最有直观性的窑炉之一。…[详细]
独岭坳遗址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栆市乡虎形村9组与界首镇火星村8组、对江村2组的交接地带,东北距茶陵县城20公里,东南距炎帝陵50公里。遗址面积有2000余平方米。独坳岭周围是一块较为开阔的山间平原,一条无名小河从平原中部流过。平原外围为丘陵山冈。平原中部兀自突起一座小山,是为独岭坳。现在的独岭坳是一个普通的小山冈。这座7000年前就居住着100多人,曾经喧闹的聚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恢复了原始的寂静。坳上较平缓的地方种有农作物,地表散布有石器和陶片,坳的周围农田密布,独岭坳周围的平原地带有3个行政村,几百户人家,数千人口。1995年,考古人员在独岭坳的发掘,揭开了被尘封7000年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详细]
炎帝陵御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
  据史书记载,从唐代以来,封建王朝逐步形成了皇帝诏命官员祭祀炎帝陵的“御祭”轨制。炎陵县委宣传部介绍,文物普查部分近期在炎陵县三河镇发现了炎帝陵御祭古道遗址。其中,桥头岭段古道保存最为完整,宽约1.9米,以鹅卵石展砌,斜坡处以石垒级,牢固坚实。古道北侧石壁上,有“邑有圣陵”摩崖石刻,为清代乾隆年间遗迹,专家考证这也是古代御祭官的指路标识。“御祭古道”上的坪形村,有渡口和行馆遗址。山林小镇“霍家老圩”鹅卵石展就的古道旁,很多两层砖木结构店展仍有清代建筑风格,令人流连忘返。新华网长沙3月17日电(记者苏晓洲)17日,湖南省炎陵县对外界公布,文物考古专家几经周合,终于发现了被湮没于苍山林海之中的古代炎…[详细]
车轱山遗址
  车轱山遗址位于华容县三封寺镇五湖村,1982年和1983年冬湖南省博物馆和原岳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300平方米,共清理了381座墓葬,出土文物2000多件。车轱山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文化层共分为三期,并发现了三期文化(即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车轱山遗址的墓葬葬式很具特色,有仰身直肢、仰身屈肢、侧身直肢、侧身屈肢、二次葬等。墓葬排列密集,上下叠压紧密,打破关系不少。车轱山遗址是我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较为重要的遗址之一,对于研究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长江中游原始文化的分期等具有重要的意义。201…[详细]
华容七星墩遗址
  七星墩遗址位于东山镇东旭村13组,为高台遗址,四面环水,进口处为人工筑建,东、西、北三面环绕大荆湖,遗址四周分布七个高约4—6米的土墩,地势较平坦,遗址表土为耕地。文化层为黄褐色粘土,厚约0.6—3米,采集石器有斧、锛;陶质为夹砂红陶、泥质白陶、灰陶、磨光黑陶,纹饰主要有绳纹、弦纹、方格纹、戳印纹、附加堆纹、蓝纹、刻划纹等,可辨器形有大口缸、鬶、鼎、盘、釜等。该遗址在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了其保护范围,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分布情况及当时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营盘园遗址
  营盘园遗址位于汨罗市桃林寺镇东塘村五组,东径113°05′52.0″,北纬28°57′02.4″,海拔73米,遗址总分布面积90928平方米,为丘陵地带,表土种有杉树和旱地农作物,遗址东面距京广铁路约600米,南面与兰树坡山相连,西面距S201省道150米,北面与梨树园山相连。在遗址区内发现有灰坑及文化层,遗址断面文化层深为25—120㎝,在梨树园发现有商代墓葬群,其中一座出土有绳纹陶釜和硬陶瓿,陶瓿带有娄孔圈足,饰有指甲纹、方格纹、弦纹及附加堆纹、器型较大。营盘园遗址采集有大量标本,其主要可辨器型有:陶鼎,圈足盘,釜,大口缸,罐,纺轮,砺石等,文化层堆较为丰富。…[详细]
世界锑都一锡矿山矿冶遗址
  “世界锑都一锡矿山矿冶遗址”又名“忆苦窿”,位于锡矿山街道办事处联盟居委会的飞水岩下,2011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锡矿山锑矿蕴藏丰富,年产量长期雄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锑都”。2001年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忆苦窿”洞口和表演区进行了装修,并培养一批“忆苦窿”的表演人员,设置了参观座椅等供人们观看最原始的采矿表演。世界锑都锡矿山位于湘中腹地冷水江市,已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锑都”,享誉全球。由于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极俱品味的人文历史景观。现有《古碉堡》、《忆苦窿》、《烈士塔》、《千米垂直层次直井》、《锑都文化博物馆》…[详细]
大源窑址
  大源窑址位于衡东县甘溪镇大源村,属衡山窑系,时代宋、元。窑址分布在大源村境内桂公祠、窑背岭等9处台地上,有4处发现马蹄形窑。文化堆积厚1—8米。各窑的产品有分工,有的以烧制碗、碟、杯、壶为主,有的以烧制罐、壶、黑釉盏为主,有的以烧制大件缸类为主。该窑产品有碗、杯、碟、壶、盏、盏托、罐、坛、瓶、炉、缸、网坠等。胎色有砖红、青灰、瓦灰、深灰等。釉色有酱、褐、绿、青、黄、米黄、淡黄、黑、棕红等。装饰工艺有粉地彩釉绘花、釉下彩绘花、釉下粉彩绘花、印花、刻划等。粉地彩釉绘花习见于壶、炉、坛腹部,有牡丹、菊花、草叶纹等。印花有菊瓣、牡丹、梅花、水波纹地莲花鱼纹等,吉祥语有“福”、“福寿嘉庆”等,主要见于碗…[详细]
禹王碑遗址(含禹王桥)
  从衡山县城西行约20公里,便到了福田铺乡云峰村。云峰村因坐落在云密峰下而得名。其中心位置在云峰桥,桥的右侧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山谷的左边为云密峰,右边为紫盖峰。沿着峡谷的小道蜿蜒而上,过禹王桥,在云密峰的峰腰,有一块天然的巨石,巨石的左边是一条当地人称为禹溪的小溪,顺溪而上是大禹岩,再走2公里左右到达隐真坪,隐真坪上有座隐真寺,文革时被毁。巨石的右边以前也有一条禹溪,大跃进时被填平开辟成了水田。巨石周围以前都是乱石堆,后被慢慢地开辟成晒谷坪和建房基地。1997年,巨石被一个叫王大成的农户砌屋时砌进了厨房的墙体。而这块巨石,正是失踪千年,堪称中华三大瑰宝的禹王碑。1984年,南岳文物处旷光辉先生根…[详细]
衡山窑遗址
  衡山窑系湖南境内继唐代长沙窑之后兴起的彩瓷窑口,时代宋、元;位于,从湘江村的渡口边向北,直到永平村的成家滩。1982年、1983年和2000年,清理了两座龙窑、一座圆窑和一座葫芦形窑以及窑址堆积物。衡山窑的产品有碗、碟、盘、杯、盏、钵、盆、壶、瓶、罐、坛、炉等。特征胎质坚硬,瓷土一般不带砂。胎色瓦灰、赭灰或作猪肝色,少数呈褐红色。釉色除青黄色透明薄釉外,彩釉以深浅不同的绿、蓝、褐三色为主。绿色中有草绿、豆绿、冬瓜绿、孔雀碧和蓝绿;蓝色有宝石蓝或蓝灰;褐色中浅者油黄、浅棕,深者呈板票壳色或酱黑。装饰手法有粉地彩釉绘花、釉下彩、釉上彩、印花、刻划与雕塑等。印花习见于碗、碟内壁,印圆形满花图案,内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