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岩仔洞遗址
  岩仔洞遗址年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将乐县古镛镇梅花井村简介:1988年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取一批动物化石。2003年对岩仔洞遗址山顶区域进行小规模试掘,获取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2014年对岩仔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2座,沟1条,房址2座,十余个灰坑、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和大量木炭样品等。经碳十四测定,遗址年代距今5000-4500年。保护范围:东至岩仔关溪,南至水田,西至车碓溪,北至公路。2018年,岩仔洞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岩仔洞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祠堂后山遗址
  祠堂后山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平潭县北厝镇北厝村林氏祠堂后山简介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58年在南坡半山坡上发现贝壳堆积文化层。2016年在山顶旱地断面发现含贝壳文化层堆积,采集大量早于壳丘头遗址的夹砂陶片和少量石器以及十多种海生贝壳等。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7000-6500年。保护范围:东至山凹处,南至村道水泥路,西至北厝村林氏祠堂,北至山坡。2018年,祠堂后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葫芦山遗址
  葫芦山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简介: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遗址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进行首次发掘。2014-2016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发现包括墓葬、建筑基址、窑址、烧坑、灰坑、灰沟、柱洞等遗迹,以及各时期的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等遗物。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遗址年代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是闽北地区先秦时期一处重要聚落遗址。保护范围:东至葫芦山坡脚土路,南至葫芦山坡脚土路,西至葫芦山坡脚,北至西郊村通往枫坡村水泥路。2018年,葫芦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花丘遗址
  东花丘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山显美村南垄自然村简介:根据考古调查勘探,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夹砂陶、印纹硬陶等陶片以及石锛等石器,另有大量布局规整的柱洞遗迹,表明东花丘遗址是一处从壳丘头文化至黄土仑文化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保护范围:东至断坎处,南至公路下面50米,西至壳丘头遗址东侧壕沟,北至山坡顶部。2018年,东花丘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龟山遗址
  龟山遗址在潮安县归湖镇金舟二塘。年代为东周至汉。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出土陶器有罐、盒、钵、器盖等,纹饰有方格纹、曲折纹、篦点纹、水波纹、叶脉纹、三角纹、方格戳印纹、复线方格交叉纹等。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坡。…[详细]
辽田尖窑址
  辽田尖窑址位于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青铜时代斜坡式龙窑,出土物以原始瓷器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钵、豆、纺轮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黄白色。共发现八条窑炉遗迹,火膛破坏严重,仅窑室与火膛交接处尚存两段窑壁;窑室平面近似长方形,从前部向尾部逐渐收窄,前部内宽1.24米,中部内宽1.16米,尾部内宽1.11米。保护范围:遗址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辽田尖窑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苦寨坑窑遗址
  苦寨坑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青铜时代斜坡式龙窑,出土物以原始瓷器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钵、豆、纺轮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黄白色。窑址分布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共揭露出9条龙窑遗迹,面积约300平方米。窑炉结构分层次建造,下层窑炉废弃后又在下层尾部建一个新窑炉,窑炉内壁宽约1.24米,残长约3.84米,呈斜坡状。窑址坐西北向东南,考古发掘共揭露出9条龙窑遗迹。窑址年代为距今3400-3700多年,即相当于中原的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是目前全国发现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将我国烧制原始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对于研究我国原始瓷器的起源、发展具有着重大的意义。2017年…[详细]
碗碟墩窑址
  碗碟墩窑址位于将乐县万全乡竹舟村八担自然村,年代为宋。简介:窑址主要分布于金溪北侧以碗碟墩为中心的四座山坡上,窑址面积约35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青瓷、青白瓷和酱釉瓷,器形有碗、碟、盏、执壶、谷仓罐、炉、盒、杯等,窑具有垫座、匣钵等。产品胎质洁白细腻者和青白釉带乳浊者居多,亦有少量呈影青色。青釉瓷釉色以青黄、青绿为主,酱釉瓷以酱红色、酱褐色为主,少量呈酱黑色。窑址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保护范围:东至三号窑址所在山坡的东侧,南至金溪,西至二号窑址西侧寺庙,北至-窑址北面山坡。2018年,碗碟墩窑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遂应场银矿遗址
  遂应场银矿遗址位于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年代为宋。简介:分布于锦屏村东北的山谷间,银矿采掘始于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封闭于正德十六年(1521)。宋隆兴二年(1164)在银矿设立坑冶转运司,由官府督办开采白银,到明永乐年间(1403-1424),银矿进入采掘的鼎盛时期。保护范围:以古银洞最大洞口为中心,向东约500米至天池龙井至官坑一线,向南约120米至公路后山角,向西约200米至石门峡垂直一线,向北约200米至天峰山门(圆石门)一线。2018年,遂应场银矿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丰银场古矿业遗址
  宝丰银场古矿业遗址位于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浦源镇围城底村、官司村、里源村、上洋村,年代为宋至明。简介:开采于宋元祐年间(1087-1094),分布范围达40多平方公里,涉及到两个乡镇5个古村落。银场遗存的矿硐多达220多口,已发现冶炼遗址及矿工的-区遗迹40多处、摩崖石刻2处、隆庆五年“奉抚案两院禁示”碑一通,另外有大量用于碎石的石制磨盘和冶炼废渣。该银场遗址是研究古代矿业开采技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分布于圣银楼山四周已发现的220个古矿硐,各古矿硐周边500米范围内均为保护区;上洋村张彭八故居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宝丰银场古矿业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