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堌堆遗址
  红堌堆遗址,鲁西地区黄河北侧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东南的张秋镇陆海村西,属平原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东部断崖文化堆积厚3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红陶为多,也有彩陶,纹饰有戳刺纹、压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红陶钵、红顶钵、彩陶钵、鼎、盆、环等。石器有扁平长方形石铲和磨棒。文化面貌和文化性质尚不清楚。年代上限当早于大汶口文化,是迄今鲁西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详细]
涸河墓群
  涸河墓群分布在涸河村西半部,在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的范围内保存有许多古代墓葬,过去曾有七十二冢的说法。墓群中原有封土高大的古墓7座,封土面积均在5亩以上,封土高达8米左右,另外还有十几座封土较小的古墓。如今墓群中依然保留两座封土高大的古墓及众多小型墓葬,其中最大的是“盼子墓”,为汉代墓葬。涸河墓群位于高唐县涸河镇涸河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临清舍利宝塔
  舍利宝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它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合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为运河岸边一标志性建筑。舍利宝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塔高61米,九级八面,楼阁式,通体近垂直,砖木结构,塔顶呈将军盔形,属省内仅见。基座八面,每面长4.9米,底面积为186平方米,其空间面积可达7000平方米,外檐砖木结构,檐下为陶质仿木出挑斗拱,转角斗拱下垂莲花垂柱,斗拱下部镶嵌陶质“阿弥陀佛”四字。门楣上镌刻“舍利宝塔”四字。进入塔室,各层辟有转角形石质梯道,可迂回逐层登至顶层。各层为穹隆顶,顶上施龙骨架,地面平托金丝楠木楼板,平面铺青砖,每层辟八门…[详细]
聊城鳌头矶
  鳌头矶座落在市中区会通河分叉处,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鳌头矶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占地1200平方米。此处原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坝,其形状如鳌头,两支运河上的四处河闸象鳌的两对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面象其尾,后因此地风水极佳,始建宗教建筑“弘芸庵”,成为建筑群。明代书法家、临清人方元焕为鳌头矶题字“独占”二字,意味“独占鳌头”之意。明代大学士、著名诗人李东阳有诗《过鳌头矶》曰:“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这首诗绘声绘色的描绘出当年临清繁盛的运河风情。想当年,高官士贾、文人骚客乘船途径临清,多登楼临阁,眺望运河,寄情抒…[详细]
临清清真寺
  清真寺,阿拉伯称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临清俗称“礼拜寺”。临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现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东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所见到的北寺位于元代会通河与卫河交汇处,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此时正是临清最兴旺的时期,临清由县治升为州治。寺内碑刻记载,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了。此寺占地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甬道,牌坊门。望月楼,沐浴房,南、北讲经堂,南、北角楼,正殿,后殿,影壁,后门等殿、堂、楼、间86间。望月楼为歇山重檐牌楼式建筑,结构精巧,玲拢别致。六楣正面镶毛泽东手书“清真寺”匾额。望月楼后面悬挂两块匾额、一块书“正意诚心”,一块书“彝伦攸叙…[详细]
惠民郝家遗址
  郝家遗址属于商周文化,位于惠民县孙武街道办事处郝家村,遗址原为台形,当地群众俗称“蛤蜊台子”,后因农田建设已被平为农田。遗址表层暴露有大量器物残片。采集标本有鬲、豆、罐、簋等器物残片,质地分别为夹砂陶、夹蚌陶、泥质灰陶等,属于商周时期。其中商代夹砂红陶绳纹鬲,周代陶罐、豆等较为典型。1992年6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路家遗址
  路家遗址位于惠民县胡集镇路家村1990年7月中旬,村民在挖鱼塘时发现该遗址。路家遗址采集到的石器、陶器、骨器等标本具有明显的龙山文化特征,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石锛通体磨光,刃部锋利。陶器多为磨光黑陶,有黑陶簋、陶罐、陶盘和纺轮等器物。骨器有形制规整的骨锥。1992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台遗址
  秦台遗址(又称秦家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经鉴定为商周遗址,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台是建筑在遗址上的一座古墓,夯土层明显。次冢传说纷纭,一曰:商丘冢,二曰:梁王冢。两千多年过去,秦台在寂寞中逐渐荒芜,几乎为人所遗忘。不知从何时起,这里成了狐獾生存的乐园,台中隐藏着大小不等幽深黑暗的洞穴。有一年,本地疟疾流行,百姓危在旦夕。有长者在秦台上采了一种草药,回去煎汤喝,不久康复。消息传开,人们争相去采撷,确有奇效。因这里狐狸时常出没,隐居其中,人们误认为是“狐仙…[详细]
小韩遗址
  小韩遗址位于阳信县商店镇小韩村北两公里处,遗址呈漫坡状,略高于地面,面积约6.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左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蚌壳红陶鼎、泥质红陶钵、小口双耳壶、泥质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红陶器,商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棒槌刘遗址
  棒槌刘遗址历史悠久,沿革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有龙山文化时期的蚌刀、石镰、骨针、骨锥,商周时期的夹砂陶鬲足、鬲口沿以及战国时期的豆把、鬲、簋等。遗址位于阳信县水落坡镇棒槌刘村,1992年6月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