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 > 乐安县旅游

乐安县旅游必去景点

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
   流坑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位于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建村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937-943),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流坑为董氏单姓聚族而居血缘村落,全村以董姓为多,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详细]
金竹飞瀑景区
   金竹瀑布群,位于乐安县金竹乡畲族聚居地的吓通村境内,距离县城72公里。该山山势雄峻,古木参天,山泉甘冽,绿意盎然,自然形成形态各式各样的大小瀑布的总落差,高达400多米。其瀑布之多,总落差之大,在全国都属罕见。其中,气势磅礴、飞珠溅玉、形态奇异、特色鲜明的瀑布计有狗脑瀑、点光潭、双龙潭等。总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由13个景点组成的虎啸瀑、雷打石和幽谷飞濂等三个景区和景区外的独立景点董尚书墓。1、虎啸群瀑。是金竹片区的代表性景点,位于金竹畲族乡流舍村民委员会的吓通村,总落差96米,分为三级,瀑底为深潭,雨季瀑面宽在15米以上,形态优美壮观。更令人叫绝的是旋转水流强烈冲刷在花岗岩中形成的壶形洞穴(……[详细]
蝶栖谷景区
   蝶栖谷景区位于大华山南麓,毗邻南村乡努坪古村、东元湖。区占地面积约3000亩,总投资约6亿元,以道家著名典故“庄生梦蝶”为设计理念,以延长停留时间、延续旅游消费、提升文化价值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集道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山地运动、主题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精品民宿(仿古圆顶土坯房、铝合金别墅、小木屋等个性民宿)、玻璃栈道、玻璃滑道漂流、野外CF穿越火线、亲子乐园、果园采摘,龙井茶园,禅宗养生、高山蹦极、游客服务中心及大型停车场等相关设施。……[详细]
大湖坪古村
   湖坪乡位于乐安县西南部,东邻招携镇,南接永丰县南坑乡,西靠万崇镇、罗陂乡,北连牛田镇,距县城49公里。政府所在地大湖坪古村为全市最大的王姓聚居村落,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村落,古村自然村辖4个村委会(西头、东山、汉上、街上),全村有2267户,10086人。古村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5年),千余年来,古村不断演变发展,历经浮沉,名人高贤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恰似赣抚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熠熠光辉。建村之初,王氏先民顺三条溪流设置村庄排水系统,使村庄逐步建设成为“川”字形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一直保留至今,呈现出最原始的风貌。古村现存传统建筑近200处,其中保存较为良好的明清古建98处,一片片古建……[详细]
善和村朱德故居
   沿乐安县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的万银公路而行,你会看到湖坪乡的一大片蚕桑产业旅游观光园。这里桑树绿意葱葱,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鱼,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着一座500余年历史的古石桥,石桥连接的另一端便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善和村。正是田野青青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善和村,只见炊烟袅袅,旧屋新舍相挨,宁谧祥和,小桥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里有一栋雕龙画栋老屋,村里人称它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走进庵下大屋,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听村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我们讲“朱德捡田螺”的故事。70余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湖坪乡善和村一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详细]
大龙山
   五一节期间,我约三户邻居,踏上乐安县金竹乡大龙山之旅。从乐安县城向南驱车一个半小时过招携镇便抵金竹畲族乡。从坪溪村往东驱车一小时才看到连绵起伏、巍峨耸立的大龙山。一幅大自然挥墨泼就的山水图画,赫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大龙山位于乐安、宜黄和赣州的宁都三县交界处,属武夷山脉。听说山上有一座很灵验的唐龙寺。我们带着亢奋的心情沿着一条曲折陡峭的小路开始徒步。只过十几分钟,大家就汗如泉涌,气喘吁吁。映山红本在清明节过后凋谢,可大龙山上的映山红还是那么鲜艳诱人。一路前行,树丛中不时点缀着一些紫色的小花,与一簇簇映山红映照在一起,更是姹紫嫣红。红彤彤的野草莓,虽小却酸甜可口。绿嫩嫩的小杨梅,却只能让我们望梅止渴……[详细]
乐安老街
   据史料记载,乐安建县于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由崇仁、永丰两县柝地而置,以乐安乡名县,驻地鳌溪镇。相传早在北宋乾道三年(公元997年),有詹姓人氏迁居于鳌溪镇,此地原仅有数户钟姓人氏居住。詹姓人氏在四面环绕的群山中发现一块长满芦苇、较为平坦的盆地,视为风水宝地,遂大举迁徙于此繁衍生息,逐渐取代了钟氏。称此地为詹墟,因河中有一块巨石,酷似鳌鱼,故称鳌溪。据《乐安民国风云》一书介绍:到民国,县城鳌溪镇形成了游、何、元、詹为主四大姓氏,辅之乐、陈、胡、李、邹、黄六姓氏的格局,这10姓人口占县城总人数的90%以上。这些姓氏以宗祠为中心,形成固定的居住区域,如詹氏在芜塘巷四周;游氏环绕宝塔巷,……[详细]
流坑村古建筑群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937-943),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详细]
灵应岩
   中峰位于清溪河上游灵应岩的“男根圣地”,因5000余根刻在石壁或林立于道旁的“桅子”(当地对男性生殖器的别称)而得名。由于綦江地处渝州南大门,历来战事频繁,男人多被抓了壮丁,导致这一带在战乱时期常成为“寡妇村”。对男丁的渴求,使得妇女们在山冈上立下3、4米高的石“桅子”,求神灵保佑生儿。这一习俗始于秦汉时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上世纪中期,前来立“桅子”的善男信女仍络绎不绝。在5000余根古朴粗壮的石刻中,部分呈“十”字形的“根雕”由于与其它“一柱擎天”的造型大相径庭,在国内也绝无仅有,其用途因而成为专家长期争论的焦点。有认为它们是“圣地”的守护神,专为驱邪而设;也有人认为它是男根的写意,体……[详细]
石桥寺
   石桥寺位于乐安县鳌溪镇西南潭港至长山、白竹道旁。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此处一座天然大石从丘陵地耸起,象条苍龙腾空飞跃。构成这座石桥。传说千百年前,这座古寺炉烟飘香冲上穹苍,惊动了仙人下凡观光,一夜之间造起这座石桥,故又名“仙人桥”。石桥通高20米,桥面宽15米。桥上一条山径小道,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距仙人桥前50步许,是石桥寺。当年寺宇宏大,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念经堂、钟鼓房及僧舍客寮等;还有楼阁三层,梵塔一座,寺宇雄伟壮观。相传南宋淳年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此读书。尔后旧地重游,见寺庙年久失修,遂献资修缮。其砖块上铭刻有“文天祥”三字。后经历代维修。石桥附近古迹亦多。寺旁有五色岩,传说岩……[详细]
上罗邓氏祠堂
   “上罗邓氏祠”位于万崇镇上罗村小学旁。为上罗邓氏后裔纪念其开基始祖邓君民而建。上罗村邓氏原本姓李,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元宗李璟(916-961年8月12日)的后裔。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杨州,赐封李璟第八子李从镒(yi)为邓王,镇守宣杨。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炅赐酒毒死,李氏官员受到通辑诛杀,李从镒遂携家提眷,操舟夜发宛陵(安徽),隐居洪州、宜黄、乐安等地。宋微宗崇宁二年(1103),其孙邓君民从济口桥头(乐安招携)肇居上罗,为躲避朝庭追杀,上罗村李氏更姓为邓,延续至今。祠堂始建于明朝宣德戊申年(1428),为使邓氏后裔缅怀先祖丰功业绩,抒发故国之思,--之痛,激励后代发奋图强,正……[详细]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距县城西边约400米处有一座小山,山间种有杉、柏、松、樟、桐、栗、竹,参差成林,景色幽静宜人。在小山山巅,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塔,把小山装点得格外庄严肃穆,这就是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乐安革命烈士纪念塔兴建于1964年年初,同年8月30日竣工。整个纪念塔占地30亩,建筑面积为390平方米。纪念塔高16米,塔碑为四方柱型,四周镶嵌着汉白玉。碑体正面刻着“无上光荣”四个镏金大字,碑体的背面是朱德委员长的题字“死难烈士万岁”,碑体的东西两侧分别题有“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顶铸有一颗红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日月。乐安是革命老区。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起,乐安便处……[详细]
蓝科进公祠
   金竹拥有很多的古祠,最有名的是流舍畲族村的蓝科进公祠,也是江西省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畲族古建筑之一。蓝科进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图腾崇拜的民族特色明显,现已成为一个畲族文化的展示馆。蓝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所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绚丽精美,图腾崇拜的民族特色明显。蓝公祠前厅有一天井,天井中央放置一张畲族人所特有的祭天时所用石案桌,高1.28米,采用麻条石制作而成。蓝公祠后堂为祭堂。祭堂中的祭案桌非常具有畲族的民族特色,它的桌面比汉族多加一层带角的板,案……[详细]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
   龙图学士和刺史传芳牌楼门,位于乐安县罗陂乡水口村,坐北朝南,毗邻并排而立,中间隔一小巷。龙图学士牌楼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彦昭而建的;刺史传芳牌楼门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为纪念先祖彭玕封为安定王而建。 龙图学士牌楼门平面呈八字形,四柱三间三楼单檐式全木结构,庑殿顶,四角飞檐起翘,四柱成一字形排列,两侧为呈八字形的砖砌翼墙。牌楼门为单檐砖脊小青瓦庑殿式屋面,正脊高7.75米。平板枋上有典型的明初风格的五层如意斗栱,明间上部为十攒斗栱,次间额枋上为六攒斗栱。中门之上阳刻“龙图学士”4字匾额。……[详细]
登仙桥战役旧址
   登仙桥战役旧址:位于谷岗乡登仙桥村。登仙桥始建于北宋天宝年间,宽6米,长19米,高6米,拱跨17米,全用麻石砌成。1933年2月27日至3月1日,周恩来、朱德指挥中央主力红军在黄陂、蛟湖和登仙桥一带,采取声东击西与大兵团伏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敌军52、59两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即举世闻名的“黄陂、登仙桥大捷”。1985年,乐安县在桥东岸建了一座小型纪念碑。登仙桥已成为人们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景点,每年接待众多游客。2006年5月,登仙桥被中共抚州市委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10月27日,乐安县文物管理部门在修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登仙桥村“迪德堂”……[详细]
全部乐安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