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 > 临猗县旅游

临猗县旅游必去景点

临晋县衙
   临晋县衙景区位于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镇,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内的衙署大堂是山西省目前保留下来的3处元代大堂建筑之一,也是全国仅存的元代县衙大堂。此外,这里还有宏伟壮观的清修文庙大成殿、枝繁叶茂的唐代古柏、悬有宋代大铁钟的钟楼、固若金汤的明修古城墙。临晋县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至近代地址: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分三层台阶式,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配以廊房。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当心间较宽,明显大于次、稍间,稍间又略窄于次间。采用“减柱造”,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接前后乳栿用四柱。柱头斗栱双昂五铺作,琴面假昂,柱……[详细]
临猗傅作义故居
   傅作义故居位于山西省临猗县地处黄河岸边的安昌村,是韩信木罂渡河灭魏的古战场之一,该村沟壑纵横、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相争之地。傅作义故居原有两处建筑。其中,老宅一座,傅作义祖父傅文鼎创建,距今已有170多年,经过三次修复,仍保持原状。新宅三座,傅作义父亲傅庆泰创建于1900年,占地1.2亩,房屋48间,先后用了20年时间建成住进。1938年冬日寇进村后,因挟傅作义长城、绥远抗战之恨,拆了三座新宅,将有用木料全部拉走用于建炮楼,无用的放火烧毁,大火烧了六天五夜。在群众的保护下,傅作义出生地旧宅免于遭难,得以保存。按照临猗县委、县政府的要求,2012年以来,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对傅作义……[详细]
妙道寺双塔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最初发生在临猗。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称“……[详细]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根据文物发掘,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河东郡。西汉二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新莽时,属洮阳郡。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三国时属曹魏。晋分天下为十九州,猗氏、解县属司州河东郡。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元魏司州河东郡。隋开皇三年,汾阳郡与绥化郡均罢,猗氏属蒲州。唐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虞乡四县。元宝十三年,……[详细]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起初,他穷到“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的程度,没奈何,就向当地的大富翁陶朱公范蠡问发财致富之道。陶朱公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五牸”是什么?就是牛马猪羊驴的母牲畜。猗顿听了陶朱公的话,就离开老家,来到河东,在水草茂盛的峨嵋岭下,畜牧“五牸”,大量繁殖。不到十年的工夫,他的牛羊多得无法计数。他由一个“鲁之穷士”,变成了百万富翁,名传天下,富比王公,俨然和陶朱公齐名了。因为他发迹于猗氏,所以人们称他猗顿;他的真名字反倒失传了。猗顿来到河东以后,就在猗氏县城南二十里的王寮村安家落户,一直到死。王寮村有猗顿宅,不过如今年深月久,遗址已无从……[详细]
临晋文庙大成殿
   临晋文庙大成殿(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西街据民国癸亥年(1923)重修的《临晋县志》记载,临晋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80~1294),明、清两代予以重修。殿内梁架上保存有“大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乙未辛卯日……同阖邑士捐修伏愿告竣之之役人蔚起敬谨誌”题记,记载了文庙大成殿的建造时间。大成殿坐北向南,殿前设长13.5米、宽9米的大月台,月台周边以石栏围护,望柱与石栏板上皆有花草瑞兽浮雕图案。月台中部设甬道,上铺浮雕双龙青石。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黄、绿、蓝琉璃筒板瓦覆顶,琉璃脊饰。楼阁式脊刹,层层矗立,其两侧为琉璃象、狮驮宝塔。檐下四周置柱头科和平身科,平身……[详细]
临猗开化寺
   临猗开化寺开化寺位于运城东北17公里处,开化寺始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北宋年间重建。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开化寺也是最有价值的建筑。大殿始建于宋代,进深和面阔都是三间,殿内的彩绘和壁画非常有名,开化寺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壁画。西边墙壁上的壁画分为三组,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西方净土世界如来佛的故事、华色比丘尼的故事等,这组壁画构图严谨、画面工整、人物神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里峰峦叠翠,群山起伏,松柏茂密,路转峰回,泉溪相映,真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寺创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唐庄宗年间,取名清凉若(“若”是佛教用语),宋代改称开化寺,为山西著名古刹。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建大雄宝殿……[详细]
猗顿墓
   猗顿墓猗顿墓(第三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西猗顿,春秋鲁国人,奔走天涯,寻求致富,后驻郇瑕之地。生前以畜牧育桑,兼营盐化,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富翁。死后葬于王寮村。猗顿墓在山西省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陵园规模不大,但古朴肃穆。这就是古代巨商——猗顿的陵园。自古以来,富比王侯者,何止百千人,但猗顿这位布衣商人,却受到后人辈辈世世永远的纪念。这值得人深思。何时由一尊孤独的古墓逐步形成如今陵园的规模?这既无史书记载,也无专文传世,难以考稽;此处只有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立的一座石碑。碑题名《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碑文称猗顿生前“其富甲天下”,“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详细]
陈茂墓
   陈茂墓陈茂墓(第四批省保)时代:隋地址:临猗县卓里乡陈平村东北据《金石萃编》载:“茂生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薨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即以其年归葬,碑当立于是年”。陈茂历经北周、隋两朝,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贡献,卒后赐葬故里。墓地原有陵园规模很大,南北宽约100米,东西长约200米。现仅存陈茂墓冢和陈茂碑。墓冢坐北朝南,冢高4米,周径约10米。陈茂碑立于墓冢正南方,碑高1.95米,宽0.75米。正书篆额“大隋上开府梁州刺史陈公碑”。……[详细]
猗氏故城
   猗氏故城猗氏故城(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汉地址: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故城现存城墙,南墙北墙分别长1254.3米,东墙长1288.7米,总面积161万多平方米。墙残存高2.8米,最高8.7米,厚19——21米间,夯土层厚度9——10厘米。猗氏故城附近有关猗顿的遗迹还有猗顿墓、猗顿祠、“陶朱故里”太范村、猗顿宅,宅旁有陶朱公祠、盐运道以及桃园、杏园、桑园、绣花园共300余亩。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薛道实墓
   薛道实墓薛道实墓(第四批省保)时代:唐地址:临猗县北辛乡宜村东北为隋代尚书礼部侍郎薛道实及其家族墓地,薛道实卒于唐初,葬于此。墓地现存唐玄宗十七年(729年)墓碑一通,石人、石羊、石狮各一对。墓碑通高3.4米,宽1.13米。碑额高1.03米,中间篆额“大唐隋故尚书礼部侍郎临汾公薛公碑”。墓地还保存其孙薛宝积墓碑一通,大部分埋没地下,碑首上篆额“大唐扬州长府薛府君碑”。……[详细]
临猗县博物馆
   临猗县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位于临猗县双塔北路269号。藏有程村墓地出土的距今2500年历史的东周珍贵文物;有东汉建宁元年碑,系汉隶书体、遒劲雅致,迄今近2000年,是山西省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通文字碑,也是我国现存汉碑中的瑰宝;北魏景明五年密云太守霍扬碑,系魏体精华,笔法遒古,神采焕发,传世稀少,尤为珍贵,为国内书法艺术珍品,1979年被公布为我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还有妙道寺双塔西塔、半坡仁寿寺地宫出土的旷世瑰宝、精美绝伦的宋代银棺等。……[详细]
王卓墓
   王卓墓王卓墓(第四批省保)时代:西晋地址: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东王卓历任魏晋河东太守,迁司空,封猗氏侯,葬于河东猗氏县故解城西隅。王卓墓冢已毁,仅存唐碑一通。碑楼通高4.73米,面宽1.78米,进深1.10米。碑高3.43米,宽1.05米,三面刻字。碑首篆额“追树十八代祖晋司空河东太守猗氏侯太原王公神道碑”,碑文历叙自晋至唐王氏族人变迁之梗概。……[详细]
程村遗址
   程村遗址程村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东遗址南北长1150米,东西宽1100米,1987年12月调查,未发掘,据自然剖面观察,文化层厚约1米,地面暴露有豆、盆、瓮等器物残片,均为灰黑陶。遗址保存完整。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闾原头永兴寺塔
   永兴寺塔永兴寺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唐末五代地址:临猗县城关镇三原头村塔建于唐末五代,为方形九级(现余八级)楼阁式砖塔,高13.5米。矗立于古郇城遗址上。一层中空,内设佛龛,余皆为实心。各层皆为叠涩出檐,装饰倚柱、门窗。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塔顶残损。闾原头永兴寺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为宋代砖塔,2013年被评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全部临猗县景点>>>